第六十一章 庄浪卫献城 降兵安排-《改变》
第(3/3)页
在窑岗指挥中心,张知木收到陈玉峰的转来宁德的电报,和阎伯驹、陆成祥商量了一下。回电报给陈玉峰他们,让他们转告宁德,窑岗马上就会组织粮食向河西走廊转运。并通知宁德,窑岗这边还会拿出一部分银子支援河西走廊恢复建设。将来修复道路和修建引水渠,需要用到的资金,窑岗全力支持。以一百万两银子以内为额度,完全由宁德将军合理支配。如有其他需求,再议。要求宁德将军尽量的减轻那里军民的困苦。
宁德收到陈玉峰转来的张知木电报,高兴对身边参谋们说:“张总真的是大手笔,他完全能理解这里边关守军的艰辛。”
晚上,王祎过来和宁德一起吃饭的时候,宁德把电报给他看了。
电报上的内容王祎能看得懂,不过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
宁德一看他的表情,知道王祎不懂电报是怎么回事,就给他解释了电报和窑岗那边可以直接沟通的联系的道理。这一下子可让王祎吃惊不小,说:“我的天呐!难怪你们能打胜仗,你们有这好东西,想和哪里联系就和哪里联系,比那飞鹤传书还要快。”
说完,他又拿起电报,这次他的注意力在电报内容上了。又看了一遍电报,王祎颤颤巍巍的问:“这这是真的?难道你们能花一百万在我们河西走廊?”
“这电报都说了还有假?”宁德得意说,“后面还有你们看见,‘如有其他需求,再议。’?就是说,如果有需要的还是可以考虑的!”
“天哪!一百万两银子,还可以再议?”王祎简直不敢相信,“你们到底有多少银子?”
“这算啥?”宁德说,“我们每年借给朝廷的银子就有两白多万两呢。”
“要是有了银子,先要把这条路好好的修一下。”王祎首先想到的是交通问题。这里的道路实在是太难走了。
“呵呵!银子是不少,可是我的责任也太大了。”宁德笑着说,“张总是让我不但要把这河西走廊守好,还要建设好,千斤的担子啊!”
“有了银子,我们这里的军民可以一起努力。一定能建好这里。”王祎知道有银子啥事儿都能干成的道理。
“是啊!我看河西这里也是有很多的河流,你们为啥不多栽些树,多开几条引水渠呢?”宁德不解的问。
“嗨!我们的士兵们从早忙到晚,还混不饱自己的肚子,怎么还能逼着他们种树修渠?我们要是那样的话,不用北面的瓦剌人过来,这里的士兵就能把我灭了。在说这里的百姓,基本上不听我们的,因为这里的回民多,都听他们自己部落阿訇的。我们也指使不动他们。能让他们安分的不闹事就行了。”说起这些,王祎是一肚子的苦水。
当宁德把子对这里安排决定告诉王祎的时候,王祎想了一下说:“我同意宁将军的安排,那些愿意跟我们走的士兵我们都带上。是不是以后他们都是能享受我们窑岗士兵一样的待遇?”
“当然,我们都是一家人,不能分成两样待遇。服装和武器暂时没有,还要先用他们的原来的。”宁德说,“不过我们带着的粮食不多,不能留下太多。我想这样,你们跟我们走的士兵先负责押运粮草。我们的运输兵,先回到兰州在去,让他们向这里运一些粮食。我看了一下,这里的百姓日子也很苦,也分点粮食给他们。以后我们会运来大批的粮食和各种生活用品。对了,我还要让他们运来化肥来,有了那东西只要庄家浇好水,能大大的增加粮食的产量。”
“那可太好了!”尽管王祎还不能理解化肥是啥东西,可是他知道能增加粮食产量的东西,一定是好东西。
“明天留下一个团,协助你们这里处理俘虏和接防事宜,然后我们留下一个营军队负责这里的防务。我们大队人马就先行一步,继续西行。”宁德说。
“我留下协助他们处理这些事,完事我会快马追赶大队。”王祎已经把自己当作窑岗人了。
宁德他们在庄浪卫一切都很顺利,可是李魁就没有他们这么辛运了。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