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庄浪卫献城 降兵安排-《改变》
第(2/3)页
王祎是一口气痛痛快快的把肚子里的话都说完,此时他已经忘了自己是一个降将了。
王祎的话也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窑岗将领,宁德忍不住说道:“好样的王将军,你是一个难得的识大体的将军。我们这里的守边军人实在是太艰苦,我会将这里的情况向窑岗汇报。我们来了,就要让这里边关守军条件能有所改善,也要让这里的百姓生活条件有所改善。我们会留下一部分人守卫这里,我们大队人马还要向西进军,我看王将军你就跟着我干吧。”
“这这!”王祎有些犹豫。
“这这啥?”宁德说,“说不定以后你们那个闯王爷也会跟着我们窑岗人干的。”
看见王祎怀疑的眼色,宁德说:“你还别不信,我跟你说实话吧,李自成之所以能从商於古道出去,是我们放了他一马,不然我们能堵不住那条道?现在我们已经把李自成扔下的家眷嫔妃故旧们,都从商於古道送到襄阳了。你跟着我守边关,李自成也不会怪你的。”
看见王祎还在犹豫,宁德又利诱道:“你跟着我干还有一个好处,你可以把你的家人送到窑岗去,过上天堂一样的日子。你的孩子们可以到最好的学校的上学读书。”
“我听过往的商人说,你们窑岗简直象天堂一样。”王祎显然有些被打动了。
“对啊!”宁德趁热说,“我们窑岗的兵,都是想让天下的人都过上和窑岗一样的日子出来打仗的。”说完,宁德回身说:“赶紧把我们的收音机架上,让王祎将军听听收音机。你现在看不见窑岗,可是能听到窑岗的声音。”
这时候,负责进城接管防务的营长进来报告说:“宁德将军,我们接管城城防完毕。可是…”
“可是啥?”宁德说,“痛快点儿!”
“这个穷地方啥也没有,库里的粮食都不知道他们藏哪去了?”营长说着,看一眼王祎。
“嗯?”宁德看着王祎问,“你还要给我打马虎眼吗?”
“呵呵!”王祎苦笑了一声说,“我打啥马虎眼。我来的时候这里的一切稍值点银子的东西都被掠空了,那里还能有好东西。那粮食就更别提了。嘉峪关粮食告急,上峰要从各卫先借粮食,说好了从兰州运来粮食就还我们。我们粮食借出去了,结果一开战,那边的粮食就没人管了。特别是又多来了一倍多的兵马过来,我们剩下一点粮食也很快的吃没了。哪还有粮食啊?”
听了王祎的话,宁德只好苦笑一声,说:“还是要从兰州运一些粮食啊!我看前面的粮食也不会充足。”
王祎说:“那边粮食更缺,一连几年大旱。”
“我们窑岗倒是不缺粮食,可是运到这里太远了,路又不好走。”宁德叹口气说,“还是让他们想办法运些粮食过来吧。唉!看来还是张总有远见,他竟然提前就知道派一个工兵团疏通黄河的航道。要是真的能把兰州到包头的航道凿通了,我们的拖轮能把粮食从包头运到兰州,那么粮食就不是问题了。”
看到宁德非常诚恳想用他,还想办法要解决这里的粮食问题,王祎下决心说:“宁将军,我王祎跟你们窑岗人干了。”
“哎!这就对了嘛。”宁德太高兴了,因为王祎对河西走廊这里情况非常了解,还是一个很有责任心的人。
“我建议宁将军,在那些大顺军士兵中留下一部分原来的守军,其他新过来的我们都带走。前面往西,地域太大了,是多少人都不够用。”王祎马上就进入状态了。
宁德没有马上下结论怎么办,他知道前面还是要面对这样的事儿,需要统一考虑一下怎么办。
“好了既然说好,你回家安排一下吧。晚上我们一起吃饭时我们再聊聊!”宁德很体贴的让王祎回家看看,也是不想马上回答王祎的建议是否可行。
送王祎出来的时候,宁德看见,俘虏们又都被带进城里了。不过俘虏中有十几岁孩子,还有五六十岁老人。他知道世兵制是世袭的,老兵六十岁可退休,孩子十五岁就可以接班。这样军队根本谈不上啥战斗力。
宁德在庄浪卫(永登县)城墙上转了一圈儿后,想法也清晰了。他决定原来的守军都留用,全部作为屯兵。那些后来逃到这里的士兵,年纪大的,也留在这里做屯兵。但是窑岗留下的军队做守兵。由于守兵人数不够,屯兵们必须安排轮流值班儿做守军。轮到做守军的时间,要有记录。以后根据值班儿的时间,会给于一定的补助。剩下的俘虏愿意加入窑岗军队的,可以跟着西征,不愿意的也可以留下做屯军。屯军三年内不用纳粮,守军的粮食由窑岗人自己解决。周边的百姓也要通知到,三年内不用交税。不但不用交税纳粮,窑岗运来的化肥还会免费发给他们。
宁德理顺了思路就把自己的想法给陈玉峰和欧阳鹤用电报发了过去。陈玉峰和欧阳鹤也回电同意宁德的想法,同时将宁德的电报转发给了窑岗指挥中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