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来得组织后代们好好锻炼身体了。”朱元璋若有所思,“皇帝短命可是会影响国运的。” 秦朝,嬴政看着光幕上朱高炽的事迹,眉头紧锁。 “仁宗?”他冷笑一声,“十个月的皇帝生涯,也配得上这个庙号?” 宋朝,赵匡胤若有所思:“历史上唯一以'仁'为庙号的,不就是蜀汉的刘禅吗?” 他摇了摇头:“这朱高炽,莫非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光幕中,朱高炽登基后的身影出现。 他的一生如走马灯般闪过。 他勤勉治国,爱民如子,却因身体原因英年早逝。 诸位帝王看着这一幕,无不唏嘘不已。 光幕上画面一转,朱高炽和朱高熙兄弟之间的复杂关系在诸天万朝帝王面前徐徐展开。 “永乐元年,靖难之役尚未结束。朱棣离开北平府城南下追击建文帝,留下长子朱高炽守城。”画面中,北平府城内一片肃杀之气。 “此时,朝廷派遣五十万大军,由李景隆统领,向北平发起进攻。”光幕上显示出密密麻麻的军队,旌旗招展,气势如虹。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朱高炽并未惊慌。他调集一万北平士卒,亲自登城督战,誓死守卫父亲的根基。” 永乐年间的朱棣看到这一幕,不禁露出赞许的笑容:“不愧是我的长子!” 光幕继续播放:“在朱高炽的指挥下,北平军民同心协力,奋勇杀敌。他们以寡敌众,顽强抵抗,直到朱棣回师勤王。”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高炽因功被封为皇太子。然而,他的体型却因长期操劳而日渐肥胖。” 画面中,朱高炽在宫中步履蹒跚,险些摔倒,幸得宫女搀扶。一旁的朱高熙见状,不禁嗤笑出声:“大哥,你这身子骨,怎么当得了太子?” 朱高炽闻言,非但不恼,反而微笑着说:“二弟说得是。为兄确实该多加锻炼了。” 洪武年间的朱元璋看到这一幕,不禁皱眉:“这朱高炽,性子也太软了些。” 光幕上的画面继续推进:“朱高炽担任监国期间,以仁慈著称。他宽容官员和百姓的小错,深得民心。” “然而,朝堂之上却有人借此攻击朱高炽,称其体态不适合继承大统,劝说朱棣易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