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哨长忙了一夜刚睡着,很不情愿的骂道:“你他妈的,不知道老子刚睡下吗?” “起来吧!有重要情况!”哨兵没管骂骂咧咧的哨长说啥,还是把他喊了起来。 “啥他妈的情况?老子昨天晚上看了一夜!”哨长不得不起来处理情况。 “那边好像是敌人炮兵阵地!”哨兵指着山下说。 这句话可是让哨长一下就醒了,“什么?炮兵阵地,怎么不早说?” “你,你····”哨兵气的说出话来。 “你什么你?给我看看!”说着哨长用观瞄设备认真的看了起来。接着又仔细地扫描了一番。等他眼睛离开了观瞄设备,马上说,“给我把电话接到指挥部!” 电话接通了,哨长一边看着桌子上标有详细标号的地图,说:“**观察哨报告,我们发现阵地前面有两个敌人大型炮兵阵地。一处位置是34号和35号,另一处是54号和55号。” 整个战场炮兵都做了详细的标注,这样前方需要哪里进行炮击,报出编号就行了。 正吃早饭的贺峰听到这个报告,想了一下说:“先不要管他们,告诉观察哨,要一刻不停的主意敌人炮兵阵地的动静。”又命令说,“让我们步兵炮和120迫击炮做好炮击敌人炮兵阵地准备。**炮和130平射炮不要动!” 一个参谋不解的问:“对敌人的炮兵不能手软啊?” “对付这些也称作炮兵的家伙们,步兵炮和迫击炮足够了。我们不能把他们打跑了!一会儿打起来,我们也不能暴露全部火力!”贺峰吩咐说。 “这个我们都知道!”参谋回答说。 “前面的情报人员说,前面打头的是英国人,告诉士兵们注意英国人的弓箭。英国人的长弓射程远威力大,我们不要吃他们的亏!”贺峰在学校的就对各国军事实力和特点熟记于心。马上嘱咐要注意。 “嗯,我马上通知下去,不过他们弓箭射程再远,也不能和我们步枪相比吧?”参谋说。 对于攻城这样的危险事,迪克森子爵是绝对不会用英国骑兵的。和各国将领商议了之后决定,由法兰西和奥地利各出两万人作为前锋打第一阵,不过法兰西人和奥地利人也不是傻子,他们的提出的条件是,如果有他们出击攻下敌人城墙后,这一阵的战利品百分之八十归他们,还有英国人的长弓手必须支援他们进攻。 迪克森子爵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他们的要求。子爵心想,你们都愿意说我们英国人是乡巴佬,我看你们才是乡巴佬。眼前的这点利益你就开始争了,我们英国人想要的是大明朝那无尽的财富。还有对于法兰西人和奥地利人要求他们英国长弓手助阵,迪克森子爵也觉得很骄傲,他知道这是法兰西人和奥地利人对英国长弓手很在乎。 其实英国人军队中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员是长弓手。在英国国王下令,凡英国男子从十二岁到六十五岁肢体健全的,每星期做完弥撒后,都要到教堂附近的校场练习弓箭。而英国长弓生产简单,非常容易大批量的生产。在战争中,英国人大多是靠长弓取胜的。因为长弓射程非常远,能达到三百多米。在冷兵器时代这是非常远的距离。还有长弓手射速高,合格的弓手一分钟可以精准瞄射十二支箭,如果是乱箭齐发的时候,射速可以提高到十五支。这样可以形成密集的箭雨给密集冲锋的对手造成很大杀伤。尤其是他们高抛射箭可以让弓箭几乎可以垂直落向目标,给目标大的骑兵战马造成杀伤更惊人。 其实英国人愿意使用长弓手也与英国后很大弓箭手兵源有关,弓箭手没有长期训练是不行的。这也是其他国家知道长弓手厉害也仿效不了的原因。而这时代的英国人,学射箭、长大当个长弓手,算是男孩子很体面的理想了。作为雇佣兵跟随勇敢的国王或王子出国打仗,军饷远比务农收入可观,更可以分到战利品的三分之一。带着这些钱财衣锦还乡,俨然就是个英雄,闯荡江湖的见闻还是泡酒馆吹大牛的资本。而且长期的战例表明,拥有长弓的英军几乎是不败的,战死的可能性很小。这样低风险、高收益的职业,能不风靡全国吗?有的弓手甚至退役后一再回归行伍,成为经验丰富的职业老兵。而有了这样的就业前景,人们也会更多地考虑去从军,而不是扯旗上山当土匪。政府有意识地组织竞赛加以选拔,只录用那些身材高大、膂力过人、弓术精湛的。因此,从长弓部队诞生的那天起,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一支由精兵组成的劲旅,而且拥有庞大的后备兵源。 前来参战军队,不论是英国人还是法兰西、奥地利人,派出来的都是精兵。法兰西人和奥地利人之所以同意作为前锋攻城,也是都有他们自己的算计的。因为他们都带来了强大的炮兵队伍。他们认为这是目前最强大的炮兵,虽然不能和大明朝战船上的炮相比,可是攻击一般城墙还是足够用的。如果实在攻不下前面的城墙,他们可以用大炮将城墙轰塌了。 所以窑岗人面前的炮兵共有两个阵地,一个是法兰西人的炮兵阵地,一个是奥地利人的炮兵阵地。昨天夜里,很多步兵协助炮兵忙着才在冰冻的土地上将炮兵阵地修建好了。 天一亮的时候,早早就吃过饭的法兰西军队,和奥地利军队,各列出来两万兵力,抬着连夜制造的登城大梯子,开始列队了。 一声号响,军队列队向前,前面几排是手持盾牌和长枪的盾牌兵和长枪兵。盾牌是用来抵挡大明朝的军队的弓箭和火枪子弹的。 他们不知道,大明朝前面的这只军对早就不配备弓箭了,他们的盾牌也根本挡不住射过来的子弹。不过,法兰西和奥地利军队,也并不是要完全靠大炮和英国长弓手做掩护的,他们攻击队伍里面还有很多火枪手,靠近城墙时,他们的火枪手也会发射密集的子弹掩护士兵登城。 窑岗人的城墙面向西面,攻击的队伍,法兰西军队在右侧,奥地利军队在左侧。两国军队都很不服气,都想第一个攻进城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