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美要发展 西线要备战-《改变》


    第(3/3)页

    “可不是,那要每天烧多少汽油啊?”崇祯皇上也跟着说。

    “所以啊!我们要做的事还多着呢!”张知木又笑着说,“这也是我们前面去的中东特别行政区,付出多少代价都要占领的原因。那里地下都是黑色石油。是我们未来离不开的东西。”

    刘建泰不由得说,“张东家能预见那么远的事,才能有这么远计划。现在看来理解不了的事,原来都是为今后做的打算啊!”

    “嗯!刘大人这句话说得太对了!”张知木自得地说。

    杨玉琳不客气的说:“刘大人夸你,你也不客气点儿!”

    “哈哈!”笑声又在机舱内响起!

    飞机在黑海机场,降落补充了油料,再次起飞向黑海南岸飞去,在哈昌斯河(萨卡里亚河)入海口的飞机场降落了。现在哈昌斯河(萨卡里亚河)中下游很大部分已经是土耳其和大明朝的界河。这是黑海南岸,哈昌斯河(萨卡里亚河)东岸,隔着哈昌斯河就是土耳其。是土耳其战败后,划过来的地方。这里驻守的官兵,在原来基础上建设了一个城堡,飞机场离这个城堡距离不是很远。现在这里正在建设码头。将来这里将是一个大型军事基地。这里也是驻守大明朝和土耳其边界的一个重要基地。

    通往这里的公路,还在修建,工地上雇佣了很多各族工人。这些工人穿戴各异,不过看得出来,穿戴都不是很好。他们经过土耳其军队长期抢掠欺压,生活非常贫困。窑岗军队和官员们过来后,带来了很多粮食帮助他们。还给他们带来很多牛羊,帮助他们恢复生产。原来他们饲养的牛羊,都被土耳其军队抢走了,没有窑岗人帮助他们,他们想恢复到原来的生活都很困难。所以这里的百姓们和窑岗的官兵们和官员的关系非常好。官兵们要修路,请他们过来,都抢着过来。当然,这里每天的伙食非常好,还可拿到银子,或者直接换成粮食等用品拿回家去。

    张知木和崇祯皇上来到工地看望劳动的官兵们,还有这些百姓们。

    张知木问这里负责的军官:“怎么没给参加劳动的民工发工作服?”

    军官回答说:“都在路上往这里运。包括拖拉机还有一些施工机械都在运输路上。这里的工人们等不及了,想早点开工,我们和那些政府来到官员商量了一下,就先干起来了!这样这些民工们也能吃上点好的,先挣点银子!他们被土耳其人收刮得两手空空实在是太惨了!”

    张知木从这些参加劳动的民工脸色就能看出来,他们生活状态实在是太差了。告诉这位负责的军官说:“民工的伙食一定要弄得好些,一开始劳动强度不要太高了。我看他们身体都不是太好,千万不要累坏了!”

    军官用磕磕巴巴的当地话,将张知木的话翻译给民工们的时候,民工们都手抚前胸向张知木鞠躬感谢。他们想不到大明朝的当家人回来看望他们,还这样关心他们。一个个感激的眼含热泪。

    他们来到这里正在紧张施工的码头时,看见海面上停着一艘船,在用小船卸下一些东西。这里的负责的军官说:“这里路没有修通,稍大点的东西都必须从海上运过来。拖拉机等东西就是在等大船。亚述海那边正在改造木帆船,很快就能用改造过的家挂了柴油机帆船,将拖拉机等东西运过来。”

    张知木看到在这里建设码头真的是很困难,很多东西运到这里成本都很高。不过没有办法,只有将码头建好了,大型施工机械运进来才能,加快公路等工程进度。这里一面是大海,三面都是山。不过倒是一个卡住黑海边界的好地方。

    张知木和崇祯皇上在这里住了一夜,这里的条件就实在是简陋了,只有柴油发电机发的电,还能让大家感受到这里离文明社会还不遥远。离开这里时,张知木请飞行员沿着哈昌斯河(萨卡里亚河)向南飞一段。张知木通过舷窗向西指着说:“西面就是奥斯曼帝国。下面应该就是安卡拉!”

    此时,张知木在想,今后土耳其人可能不会将安卡拉作为首都了。安卡拉离我们边界实在是太近了!

    飞机横穿小亚细亚半岛来到地中海沿岸的,这里的机场非常简陋了,只是用粘土压实修成的跑道。机场上塔站也是用砖新修的。这里官兵们说,这些红砖都是他们自己烧的。当地人修房子都是用泥坯直接修,根本不烧。

    问候了一下机场的官兵们,张知木和崇祯皇上一行人,迫不及待的乘坐军队的四轮驱动的汽车来到海边。

    他们要看看地中海的海水。张知木从心里面在说,我们国家也是地中海沿岸国家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