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玉峰说:“这四五十万人,用不了几年就会有一百万人,再过些年就会有几百万人。我们鼓励他们生育,每生一个孩子,给补助一点儿银子。” “对!我们还要把医院学校商场都建好!”欧阳鹤赞同说。 “我们将克里米亚半岛的那个深水港建好,就可以安排很多人员就业。哪里既有我们海军基地,有很多水兵,有很多步兵,再有很多边防军。就是我们在黑海沿岸的一块基石。”张知木说。 对于这件事,陆成祥是坚决支持,保证提供所有资金,还说马上派出商铺跟随军队进驻到驻地去。商场跟随军营一起建。卢炳义也组织教师支援边疆,对军队中有文化的官兵,先调到窑岗进行培训,适合做教师的安排做教师。适合做其他工作的,也加强他们的技能。到了边疆,他们都是要担负很重的责任。原来的大明朝官兵们普遍文化水平很差,有文化的官兵非常少,也更显的可贵。 由于亚述海的火电厂正在建设,所以配套的电网建设也要跟上。电报电话网路也要铺过去,这些基础的设施,对边疆的稳固非常重要。 崇祯皇上从包头那边回来,听说了这些安排,除了对于一下子出来了四五十万需要安排,感到吃惊外,也对这样的安排非常满意。不过,他也知道这事是需要一大批银子做保证。 “唉!朕算是对官兵们有了已交代!”崇祯皇上心里很复杂,“只是让你们破费了一大笔银子!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朕实在是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要安排。在册的人数没有这么多啊?” “皇上,大明朝军营里面规矩我们都知道,每个军营都会有很多不在册的人。我们不能丢下他们不管!”张知木说,“而且,我们也不认为他们是我们的负担,他们到了边关,会是一只很重要力量。我们还花银子鼓励他们娶妻完了再走。他们到边关扎根儿,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屏障。这是我们花银子也换不来的!” “好好!”崇祯皇上连说两个好,“不管啥事,到你们张东家这里,都变成了好事!” “呵呵!这就是辩证法,凡事有其利的一面,必有其弊的一面!我觉得我们遇事尽量的发挥事务的有利的一面,减少不利的一面就行了!”张知木给崇祯皇上讲了一下辩证法。 “辩证法?”崇祯皇上没明白,不过话头一转,“你不是说,天暖和了,我们要到黑海那边去看看吗?” “是啊!我就等你回来呢!”张知木说,“你们出去这一圈儿转的时间可是不短啊!” “呵呵!可不是,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我们白云那边的钢铁厂,简直太大了,那个厂长说,每年都会扩建很多。还有很多地方我们没去上呢!” “可不是,即使这样,我们的钢铁也还是不够用!等我们武汉钢铁厂全面投产就能好多了!”张知木说。 这次,张知木和崇祯皇上一起西去考察,李云鹤他们给准备了两架客机,还有两架运输机跟着。 前几架飞机事先飞走了,带去了一部分人员和用品。包括杨靖带的一批作为警卫的特种兵,还有崇祯皇上要带的一些人。 跟着张知木崇祯皇上一架飞机走的有杨玉琳、李菁、李治、陈月娇,还有周王、代王、大学士刘建泰、王公公、 客机试飞的时候,张知木和杨玉琳已经坐过,所以登机后根本不紧张。其实现在的飞机虽然飞的速度不是很快,高度也不是很高,但是机翼面积大,真的有啥事,滑翔距离也还是很长的只要找到平坦的地方,迫降也很容易。 可是崇祯皇上和刘建泰、王公公可是第一次坐飞机,上了飞机,张知木就看出来他们虽然尽量显得很从容,可是明显的看出来还是非常紧张。 张知木笑着对崇祯皇上说:“皇上,第一次坐飞机紧张吧?” 崇祯皇上为了保持威仪,故意说:“有你张东家陪着,朕有啥紧张的?” “呵呵!不紧张是不正常的!”张知木回过头来故意对王公公说,“王公公,你也是见过生死的,怎么还紧张的汗都出来了?” “哪里话,我啥时候出汗了!”王公公不干了。 李菁开玩笑说:“真完蛋,我都看见你把汗擦下去了,还不承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