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奥斯曼苏丹签协议 双发飞机开始试飞-《改变》


    第(2/3)页

    看见苏丹不置可否,特使挺直胸膛走了出去。

    到了晚上,苏丹派人通知特使,经过慎重研究,我们奥斯曼帝国既然已经签署了和大明朝的协议,不管我们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我们都要信守承诺。苏丹陛下已经在协议书签字认可。苏丹陛下请特使立刻给大明朝发电报通知他们,同时命令特使即刻启程,将协议送给大明朝。

    这是特使早就想到的结果,特使将协议送给孙传庭之后,回到伊斯坦布尔,苏丹在没有允许他进入托普卡帕宫。尽管这样,特使还是满心欢喜的,因为他没有背上卖国的罪名,苏丹没有再为难他,也是怕他将苏丹发给他电报的内容说出去。

    宁德他们这边开打,李威他们那边根本没有当回事,不过李威他们也有自己的麻烦。他们新接管的地区,有很多少数民族,有些都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不过这些少数民族被土耳其人军队残害的不清,很多牧民的牛羊都被抢光,连种羊种牛都没有放过。李威他们军队到了之后,立刻将准备好的粮食茶叶盐糖等生活用品发给他们。同时告诉他们,很快帮他们解决种羊种牛,帮助他们恢复生活生产。缴获的一些战马也送给了他们。百姓们最知道谁对他们好,他们就对谁好。

    不过麻烦的是,这里有很多哥萨克村庄。哥萨克是一个经过长时间演变而来的及特殊的民族。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替沙皇打仗挣的军俸,再就是战争中抢掠的收入。他们农牧业生产水平低下,没有了战争和从军的收入,他们很难生存。

    李威他们了解这个情况之后,派人和他们头领谈了,告诉他们,在我们治理下,没有特殊公民,普通公民不允许持有杀伤性武器,除了我们的军人,也不会允许任何人出去作战,都要守法。如果他们不能遵守我们的法律,他们愿意离开,我们会保证他们安全的离开。如果不离开,还不遵守我们法律,我们会除掉他们。

    结果,发生了很多次小规模的战斗,李威他们杀了不少哥萨克。本来他们就对哥萨克没有好印象,在中国北面吃人的就是哥萨克,他们不会忘记。

    最后还是有一些哥萨克要离开,李威派军队押送他们离开。不愿走的哥萨克头人要求见李威,他们向李威说,他们年轻的哥萨克想参加窑岗军队。

    李威回答说:“可以,不过,我们军队纪律非常严明。”李威耐心和他们讲了军队的军纪,还有我们军队和其他军队不同之处。

    没想到这些哥萨克头人,听完李威的介绍,更是要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军队中来。

    李威告诉他们,在大明朝整个军队招收名额都是非常抢手的,会给他们争取一些名额。经过和指挥中心商议,决定招收两千哥萨克青年加入我们骑兵队伍,将他们分散到整个骑兵队伍中,告诉各级军官要严格管理他们,不能歧视他们也不能优特时待遇,和普通战士一视同仁。

    还有一件事,李威和李菁、柳成璜他们意见没有统一,他们都知道窑岗的战船马上要起航向黑海开过来,他们需要建设码头,迎接船队到来。李威认为,马上要开挖里海到亚述海的运河,就该先在亚速海里面修建码头,这样保证运河和码头相连。李菁和柳成璜到了克里米亚半岛之后,主张在克里米亚半岛修建码头,他们的理由是,亚述海水太浅了,影响大船进出,克里米亚半岛面向黑海是天然深水良港。

    这事报到了张知木这里,张知木笑着说:“这两处码头都要修建,用处各不相同。我同意先修亚速海的码头,我们以后再修克里米亚半岛的码头。要卢炳义先生的人,尽快的确定里海到亚述海运河的路线,尽量早点开工。李威他们那边有几十万俘虏,不能干养活着!”

    其实,听到和奥斯曼帝国的和平协议已经签订了之后,张知木向崇祯皇上又要了很多官员。崇祯皇上也将北京城里面的很多官员,介绍了给张知木。这些官员,在窑岗培训之后,准备大量的派往西部,不仅是这些新培训干部,还从各地调派了很多行政级别很高的干部。这行政级别基本还是反映他们的经历和能力。两河流域,张知木要求阎兴好好地组织一个班子,专门抓那里的事。为了两河流域的事,窑岗高级干部开了几次,对这里格外重视。

    李岩建议,在这一带组建一个边防军,在这里进行军垦,允许他们带家属过去。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阎兴建议在波斯湾修建一座大型码头,可以装卸集装箱那种。这个建议也获得一致同意。张知木还要求卢炳义派出一个考察队,考察两河流域水利情况,同时论证将波斯湾和河海连通的可能性。

    其他的事,张知木就不再过问了,他的心思都在李云鹤他们飞机上,再就是杨昌他们计算机上。

    终于等到李云鹤告诉张知木,双发飞机就要试飞的消息,张知木通知了陈玉峰欧阳鹤阎伯驹他们,又通知了崇祯皇上。因为崇祯皇上也非常关心飞机的事,几次问起那种两个发动机的飞机啥时候可以起飞。

    崇祯皇上听到这消息,对张知木说:“太好了,明天我们一起去看飞机试飞。对了,你路过我这里我跟你一起去!”

    本来李云鹤说要和张知木一起过去,路上有些事还可以说说,可是皇上这样说了张知木只好答应了。

    这天,天气不错,张知木来到西山泡仔崇祯皇上的行宫,崇祯皇上过来上了张知木的车。自从张知木拒绝了周皇后提亲的事,崇祯皇上还没有和张知木这么近的交流过。

    崇祯皇上兴致不错,一开车,就说:“朕现在已经把北京的官员大多遣散,很多都到窑岗来培训了。这样朕的负担就轻多了。”

    “其实剩下的这些人也能完成以前的工作。以前就是人浮于事!”张知木说。

    “是啊!”崇祯皇上说,“朕也是怎么看的!”

    “唉!这双发的飞机成功就好了,那时候皇上想回北京了,坐飞机飞过去,办完事就回来吃晚饭,啥都不耽误!”张知木说。

    “可不是,这事你跟我说完,我就一直盼着呢!”崇祯皇上说。

    “各地飞机场都是欧阳先生亲自抓的,各地气象站,也是石涛将军亲自抓的,要是哪里有大的雷雨天气,他们大概都能提前点知道。这对飞机飞行安全很重要!我们还在很多地方建设了备降机场,一旦发现了前面机场不适合降落,就可以在备降机场降落!”

    “哎呀!看来你们做的工作可是十分复杂,这也是朕最佩服的地方。不管多难的事,你们办的都是有条不紊!”崇祯皇上说:“我听说周遇吉将军他们今年就能将铁轨铺到北海(贝加尔湖)。要是这样,我们冬天是不是就可以去北海看看那里的冰封世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