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扫荡九州 绝不留情-《改变》


    第(3/3)页

    这些吴三桂的步兵,拿着的都是火枪,可是这样的火枪,对付密集的日本人,十分有效。火枪使用战术,他们都知道,互相掩护上子弹,交互掩护。那些日本人虽然饿了两天,看见窑岗士兵压上来,还是咬着牙舞者刀冲过来,等他们靠近了,火枪手抬起火枪用霰弹“碰”的一声就能打倒一大片。吴三桂的兵这回可知道火枪的威力了。以前虽然用火枪训练过,可是没有实际打过人,现在明白了,这火枪上战场真的和大刀弓箭不一样。这些在山海关和满清打了多年仗的士兵们,杀人可不手软,特别是不用靠近,“碰”一声就能打死一片,他们更不客气了。特别是窑岗派来的军官跟他们讲了很多倭寇在沿海祸害百姓们的事,还有倭寇两次进攻朝鲜,将朝鲜人杀了一半儿这些事。官兵们早就想报仇了,所以下手根本不留情。

    但是士兵们不愿意杀那些跪在地上举着手家伙。都觉得杀那样的人不值。可是后来发现,等他们放过这样的人,他们往往从后面下手,士兵们不高兴了,觉得还是死了的日本人是安全的。结果让穆义非常生气的是,九州山东侧除了剩一些妇女儿童之外,基本上没有俘虏。

    穆义对吴三桂说:“老吴啊!告诉你的兵留点劳力啊!”现在吴三桂和穆义、郑芝龙关系处的非常好,称呼也都变了,从吴司令变成老吴了。

    吴三桂嬉笑着说:“嘿嘿!穆司令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我刚来的时候,是你希望我的兵多杀点儿吧!你看看,现在又嫌杀人多了!”

    “老吴,这事你可别不当回事,我们马上就能解决九州岛的事,不留些人,好多活就得我们自己人干。”穆义有些生气了。

    “行行,我马上到前面去,这些家伙,我早就跟他们说,有用的人留一些,可是他们就是不听了。我要是不亲自去,光说是没用了。”吴三桂说,“不过,也不能全怪我们的人,这些日本人死不投降,也很可恶。这样的人,捉到了也是不听话的主,更不用说干活了。”

    郑芝龙接过话说:“日本人很怪,不投降的捉住也没用。投降的就会很听话。我们在萨摩半岛和大禹半岛不用太着急,就围困他们。派水军封锁海面让他们无处可逃,那些不想死不自杀的很可能就投降了。”

    “我看行!”吴三桂赞同的说。

    将新的命令传达下去之后,郑芝龙问吴三桂:“老吴,你看日本人的战斗力和满清相比怎么样?”

    “差远了,”吴三桂说,“日本武士单打独斗还行,我就从来没见过他们组织起过啥像样的战术。和满清相遇,想打败他们的骑兵,我们要费很大的力气。”

    “是不是我们的武器已经不一样了,你就觉得他们不行了?”穆义问道。

    “一对一在马上日本人也不行!差的太多!”吴三桂很自信的说,“我就不明白了,就这样的一些人,还能到我们沿海祸害成那样,还能将朝鲜人杀了一半儿?”

    “嗨!你不知道,沿海的朝廷官员们都是几年任期,谁也不愿意打仗。遇到事他们先跑了。再说沿海的军队,都是吃空饷,军中都是老弱病残的,怎么能和如狼似虎的倭寇打仗。还有百姓们也恨官府,有的甚至给倭寇送信儿,这仗打啥?”郑芝龙对沿海的情况很了解。

    穆义说:“你就更别提朝鲜了,他们一直是我们属国,军事上有我们护着,三百年不知道战争,内部腐败,党争不断,怎么和处心积虑一直想灭亡朝鲜进而灭绝我们中国的倭寇相比。丰田秀吉组织了三十多万人军队,还有二十多万后备军队,七百多条战船,这些日本人刚经过内部混战。作战经验很丰富,朝鲜哪里能顶得住?”

    吴三桂叹口气故意激穆义说:“唉!老郑说,现在日本人有一千多万人,要是象九州这样,都来和我们拼命,我们可是要杀很多人,穆司令可别手软啊!”

    “呵呵!老子还能手软?”穆义一笑说,“老子是想留些劳力,不然都杀绝他们。你没回到窑岗去,我们大管家陆总要是知道你把人都杀了,还不跟你急啊!非骂你是败家不可!”

    “哎!我听李公子也说过陆总的事,听说做生意那可是奇才啊!”吴三桂听到穆义提前陆成祥,很想多了解这个传奇人物。

    穆义呵呵一笑说:“我们窑岗的几大巨头,每个人的故事都能讲上几天。这个陆总可是我们窑岗的财神,不管啥事,他不点头你也办不了。我们张总做啥事,第一个要问陆总这事怎么样?只要陆总说钱没有问题才能往下进行。”

    “啥?张总还要问陆总事情才能办?”吴三桂不理解了。

    郑芝龙呵呵一笑说:“呵呵!你别误会,我们张总是从来不过问银子的事,银子都是黄总和陆总掌握,张知木遇到重大事项需要很多银子的时候,是不是要问陆总?”

    “啥?张总不管银子的事?”吴三桂更不能能理解了。

    “我们窑岗就是这样,张总把生意上的事交给陆总从来不管,我听说,陆总找张总报账,张总都不愿意听。”穆义说。

    “还真有这样的东家!”吴三桂直咂舌。

    “张总说,信任大家,大家就会回报忠诚!”穆义说。

    “这人和人可不一样!”吴三桂还是不理解。

    郑芝龙说了一句话,吴三桂明白了,“我告诉你吧,窑岗也没有人敢不忠诚!”

    ----------

    《南宋记忆》新进展:崖山海战,元军大败,宋军反攻,登陆福州。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