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有一件事车臣汗猜中了,就是他们准备出击的那个山口已经被封住了。周遇吉指挥的大队人马已经到达这个山口前面,一排十辆炮车排在山口,将炮口指向了山谷里面。窑岗特种兵收拾完了他派出的那三十多人,已经穿上滑雪板,披着白色雪地伪装服装,前出到他们的营地不远的地方,用望远镜观察了他们的营地之后,将方位用电台发给了炮兵指挥部。 那些跳伞下去的士兵们派出人确定了阻击阵地之后,也派人前行侦查了山谷中蒙古人的营地,并将他们位置报告给了指挥部。 炮兵指挥部的大帐棚里面,生着烧牛粪的铁炉子,非常温暖,参谋们一个个忙碌的有些头上冒汗。他们根据飞机拍下照片和侦查兵们送回的情报确定,除了眼前的这条山谷中蒙古人营地,在重炮轰击范围之内,还有两条山谷部分可以用炮弹轰击到。因为炮弹可以越过山顶落在山后面轰击敌人。 周遇吉也知道,上天格外的眷顾他们,蒙古人集中到了一起,给了他一个一战解决蒙古人的机会。尽管蒙古人的战力,在自己的军对面,根本谈不上对抗,可是要想彻底消灭他们可不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漠北实在是太大了,否则窑岗那边也不会让他和姜镶两路这么多的人马一起出击。论打仗一个骑兵军就可以完胜蒙古人。可是他的目的是彻底占领这里,消灭一切反抗的力量,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怎么打的事周遇吉已经不管了,有参谋们具体研究布置根本不用他操心,现在的参谋们都是下级优秀军官提上来的,技术水平都非常高。周遇吉常在想,自己要是象参谋们那样做详细计划,照人家差的就太远了。这就是窑岗军队的和其他军队不同之处,各部门都非常专业。军队运转起来就像机器一样。这样军队交给自己周遇吉感到格外的幸运。不用说自己没有外心,就是有外心也指挥不动这样的军队。可是只要自己按照正常作战方式指挥,这支军队绝对是指到哪里就会打到哪里,不会有一点含糊,让他十分的放心。 由于前面的特种兵已经报告了,山谷里面的蒙古人已经发现他们的暗哨被摸掉,还派出来人来想偷偷的夺回暗哨阵地,周遇吉同意参谋们的判断,里面的蒙古人很可能知道我们已经发现他们,很可能天一亮就会逃走。因此窑岗的作战计划是,在他们逃走前发起攻击打乱他们的步伐。 因此,天没亮参战的军队都起床吃饭了,吃过饭各攻击队伍就都到了出发阵地。那三组参加阻击逃敌的空降部队也接到命令进入阻击阵地。天一亮战斗就会打响。同时,指挥部也电告那三个前去围堵的骑兵师,战斗就要打响请他们加速前进,迅速达到空降兵们的阻击阵地,参与向山谷中蒙古人的进攻。 窑岗的北进军团在周遇吉指挥下高速运转起来,山谷里面蒙古人的命运被注定了。 天稍一见亮,窑岗特种兵们就将蒙古人前出的哨兵都给清除了。窑岗的炮车排着一列冒着黑烟,轰轰向山谷里面开了进去,后面跟进的是四轮驱动的汽车。再后面是一个骑兵团。周遇吉的大队人马根本就没进来。因为不需要,山谷里面也展不开。 当窑岗炮车响彻山谷的“轰轰”声传到正准备烧奶茶的蒙古人营地的时候,蒙古人营地大乱了。在外面观察的特种兵立刻将情报发了出去。这也是炮兵开炮的信号,窑岗130重炮一发炮弹击中了蒙古人营地旁边的山梁上,第二发校射后的炮弹就准确地落在营地里面。同时一枚***越过高山落在一个山谷里面,正好落在蒙古人营地里面。 再后来,太空中就传来了滚滚的雷声,窑岗130重炮炮弹,雨点一样落了下来。车臣汗经历过窑岗人的炮击,他发现情况不好,啥也没说冲出帐篷,啥也不顾了跳上战马向后面狂奔,那些随从们一看汗王这样,知道不好了,也是夺下战马就跑。那些还想喝完奶茶再走的蒙古人可就倒霉了,他们多数没经历过窑岗人的炮击,本来想多砍几个汉人的脑袋的,他们根本不愿意逃走。等他们听到一两声炮弹爆炸声只是被这恐怖声音震惊了,他们还不了解这声音意味着什么。等天上传来滚雷一样的隆隆声,他们还仰头向空中望去,他们看到是刚露出白色的天空,就在他们还没明白天上没有云彩哪来的雷声的时候,炸雷在他们身边爆炸了。 车臣汗逃走之后,他的营地基本上就被炮弹给覆盖了,那些130重炮轰击的营地,帐篷、马匹和人碎片到处横飞。远远逃去的车臣汗,觉得炮声很陌生,和他曾经经历过的炮击根本不一样,现在的炮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在颤抖,他也明白了,窑岗的炮更厉害了。不过他逃一阵儿,前面好像也传来了剧烈的爆炸声车臣汗勒住战马,观察了一会儿,发现前面一个山谷中营地也被轰击了,虽然有山挡着看不见火光,可是一声声剧烈的爆炸声可以判断出来,那里一定是遭到打击了,车臣汗领着跟上来亲兵们向后面另一个山谷中冲过去,正好遇到土谢图在汗惊慌想整队向后面冲过去,车臣汗过去对他说:“土谢图汗王,来不及了,窑岗人打过来了!他们的炮弹比以前的还厉害!快走吧!” 土谢图汗一愣心说:“你不是说,要挡一阵吗?怎么突然只带着几个亲兵就跑到这里了?”不过土谢图汗顾不上说这些,挥手指挥大队人马,连帐篷也不顾了向后面山口冲过去。 可是,就在他们刚冲了不远,突然前面响起了“哒哒哒”的枪声。 ---------- 《南宋记忆》新进展:崖山海战,元军大败,宋军反攻,登陆福州。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