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对日策略 李岩回来-《改变》
第(2/3)页
“我看这样,我跟你说过的那种六根儿枪管儿可以旋转重机枪还记得吗?”张知木说的是那种加特林机构的重机枪,“你们研制一下用十二点七口径的枪管儿制作那种六管儿重机枪,这样一挺重机枪射速非常高,一般木船被他持续射击一会就会被打成筛子。还有你们也要研制更大口径的旋转枪管儿重机枪。这样的武器可以固定在船上,使用船上电力作动力。木船上要是装上几挺这样的东西,可就是浑身是刺没人敢靠近了。”
“呵呵!说说你们又要研制什么新式武器?”陈玉峰问道。
“不算是啥新式武器,”李云鹤说,“以前我们就想试验过多个枪管儿机枪,用来提高射速。后来觉得携带不方便就没继续研制。其实就是用六根儿枪管轮换射击,枪管高速旋转,每根儿枪管射速都不是很高也不容易过热,旋转过程也是冷却的过程,整体上射速就可以很高。一般可以达到三千发每分钟。”
“天哪!”李威惊叹的说,“云鹤赶紧研制这东西。不但船上可以用,炮车上,飞机上、快艇上都可以用。”
“李威说的是,”张知木说,“不过,还要考虑需要的问题。这东西可是太费子弹了。一扣扳机一箱子子弹就出去了。”
“我看货船上和飞机上可以用,”欧阳鹤说,“这家伙对着木船一扣扳机就解决了。”
李云鹤说:“对付木船不用加大口径,十二点七的足够用了。不管啥样的木船,打出来几十个拳头大的窟窿都够呛。再说了船上的人更受不了啊!”
李威建议说:“货船上不方便安装大炮,是不是可以在四周安装几门炮车和炮艇上那种五十五口径的小炮啊?这东西不占多少地方,就装在船边上就可以直瞄射击。”
“嗯!李威的建议可以考虑。那种炮直瞄打木船应该没问题。”张知木说。
大家你言我一语的,又提出来了很多建议。张知木非常喜欢这种气氛,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信心。
看着差不多了,陈玉峰说:“没啥事儿今天就到这吧!刘云马上拟个命令给范成坤发过去。散会吧!”
李菁问陈玉峰:“师叔这么晚了不管饭啊?”
“滚蛋!今天没有饭。”陈玉峰没客气。
陈玉峰的呵斥,引来了一阵笑声。
张知木知道,一般这种情况陈玉峰和欧阳鹤会留大家吃饭,今天一定还有事儿。果然,欧阳鹤看了张知木一眼。张知木就没跟大家一起出去。
大家都走了,欧阳鹤说:“李岩已经从大同上车,明天就到了。你们是不是一起见见皇上?这样对吴三桂也好一些。”
“嗯!还真的明天见皇上。”陈玉峰说,“后天皇上就要到包头去!”
“都准备好了吗?”张知木问。
“李岩办事儿你就放心吧!”陈玉峰说。
因为皇上通过他的情报系统知道了李岩到山海关的事儿,李岩回来后必须给皇上一个交代,不然皇上腾出手来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吴三桂。皇上跟张知木说了这事儿之后,张知木马上给李岩去电报说了这个情况。李岩回电报说,这事知道了,他会把事情想清楚,拿出来一个对策。张知木方才问的也就是李岩有啥好对策没有。
第二天一早,李岩就来到张知木的办公室。杨玉琳让人送上茶离去。张知木问:“吴三桂那边怎么样?”
“我过去,吴总兵非常高兴。他表示一切都听我们的。他同意现在就开始简编军队。简编下来的人,我们都给他们安排到辽东去。我们在那里的成立新的垦区。官兵们上下都高兴啊!其实士兵们也真的可怜,就是想老了有一个吃饭的地方。听了我们要管他们,见了我都格外的亲。”李岩也是一个性情中人,说到这里自己也有些激动。
“吴三桂的人不少啊!”张知木说。
“其实,他的人大多数是屯兵,真能走的也就是十万人左右。我看了一下,关宁铁骑现在是有一定战斗力,可是官兵们年纪都偏大。我建议吴三桂按照我们的要求,整编成一个骑兵军,一个步兵军。过一段时间我们再派军官过去。他们的军官都到窑岗来培训。我想让吴三桂自己看看,培训完他们的军官能不能胜任我们军队的军官。”李岩说。
“我们马上要在辽东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安南的俘虏由他们管着进行劳动是最好的。”张知木说,“不过这事儿,还要给皇上一个交代。”
李岩笑了笑说:“这事儿我和吴三桂商量了。他不太理解我们为啥那么怕皇上。我跟他说不清,只能说这是你的安排!不过,吴三桂脑子也够用,他亲笔给皇上写封信让我带回来给皇上。说我们答应帮他安排老兵,还给他们支援了很多东西粮饷。请皇上谢谢张东家!”
“嗯!就把话挑明了说,皇上也说不出来啥!这都是皇上自己做不到,边关急需解决的大事儿。”张知木说,“再说了,皇上也不敢对吴三桂太过分。现在那是皇上唯一的一股力量了!”
“是啊!”
“行啦!其他事儿我们回来再说。皇上明天要去包头那边参观,我们马上过去见皇上吧!”张知木说。
张知木和李岩被王公公领进房间的时候,崇祯皇上站了起来,李岩马上跪倒行礼。
张知木介绍说:“皇上,这是李岩将军,他是昨天晚上从山海关回来的。”
“来坐吧!李将军不用多礼!”其实崇祯皇上对李岩行大礼还是感觉受用的。起码说明李岩是一个懂得礼节的人。
李岩起身,“谢谢皇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