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偷袭松山堡 吴三桂来贺-《改变》
第(2/3)页
又是一个举国欢庆的夜晚。不过很快,崇祯皇上给张知木来电报说,他要尽快的到窑岗来,现在运河河道已经疏通了一些,窑岗的客船不重载的话,可以沿着京杭运河进到北京,请张知木派客船到北京去接驾。
对于崇祯皇上要来窑岗的事儿,张知木和陈玉峰、欧阳鹤研究了一下。
欧阳鹤说:“张总,皇上来与不来,我们都要按照我们自己的计划行动。这事你就看着办吧!”
张知木清楚,欧阳鹤是对张知木一直没有拿定注意如何处理崇祯皇上的事有些不满意。其实,张知木心里也清楚,不管如何处理皇上的事儿,窑岗的军事行动和经济建设都不耽误,没有必要在条件不成熟的时候,非要解决崇祯皇上的问题,一直没决定如何处理皇上。不过,形势发展到了今天的这个局面,崇祯皇上也该自己考虑自己的何去何从了。这次皇上到窑岗来,就是一次和崇祯皇上好好谈谈的机会。
张知木说:“那就派船去北京把皇上接过来。我们请皇上来窑岗看看,我们将这里治理的怎么样。我看皇上对来窑岗这事儿也是非常上心的,不然他不会对河道的事情了解的如此清楚。我看运河的河道还是要继续疏通,要一直疏通到我们的客船可以自由通行才行。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将全国的河道都连成客船通达的网络。我们那时候,我们想到哪里去都可以乘船前往。”
“知木,这些事儿你就安排吧!我们要督促姜镶和魏祥他们尽快的将辽东都收复,然后要在封冻前把奴儿干都司那边的都收回来。我们大批的官员和警察也都分两路前往辽东了。”陈玉峰心思还是在军事上,他不愿意干预张知木对待崇祯皇上的事儿。
这次,窑岗人准备对努尔干都司采取的方针不同于大明朝的办法。
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是明成祖时在东北黑龙江出海口一带(今俄罗斯境内)所设立的一个军事机构。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有卫、所四百余所,屯驻军队为当地军政机构。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有库页岛,西至斡难河(鄂嫩河),南接图们江,北抵外兴安岭。
大明朝对对于东北地区的统治并非直接掌管,而仅是在重要地点设军事据点及发展交通路线,各族实质上仍由各部族自行统治,而除少数官员之外,大多数官军人员由当地部族人民担任,中央间或派遣人员加以巡视宣慰各族人民。明成祖之后,明朝对于东北的经营较不重视,该地官员大多成为世袭而不受中央控制。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废除了奴儿干都司。随着大明朝的衰落,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女真逐渐取代了明朝对黑龙江地区的统治。
这次,窑岗人商量决定,要在奴尔干都司派驻军队,实行跟紧密的管理。考虑到驻军的费用,和陆成祥研究了之后,决定要充分开发努尔干都司那里资源。那里有广袤森林资源和矿产,特别是还有丰富金矿资源。张知木还没告诉他们那里地下有丰富石油资源。讨论这些地方治理的时候,张知木强调,要想紧密的管理这些地方,很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要尽快的将松辽大运河修通,有船只可以将那里和外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里自然就好管理。当然,通信是必须要解决的。而且,张知木告诉大家,那里资源产出的效益绝对会远远超出那里的军费开支。再说了,那边也是继续向北发展的立足点。解决漠北蒙古人的时候,一路军队也可以从那边从东向西压过去。
锦州和松山堡两地战后统计,供俘虏清军一万七千多人,打死清军两万四千多人,俘虏了八旗汉军三万两千多人,打死汉军一万多人八千多人。另外还俘虏了蒙古兵三千多人,打死了四千多人。
这个战报连同窑岗马上就准备派一艘客船到北京去接驾的消息,同时发给崇祯皇上。
这个消息立刻弄得是满朝震动。好多文臣都劝崇祯皇上不要去窑岗,甚至有人跪着鼻涕一把眼泪一把的说:“皇上,您不能以万乘之躯冒险啊!弄不好,那些窑岗人起了歹意,会对皇上不利的!”
崇祯皇上呵呵一笑说:“呵呵!以窑岗人的本事,他们就是来进攻北京,我们谁能挡得住?窑岗人要想对朕不利,他们派出他们的特种兵到北京来,你们谁能挡得住?所以啊!你们不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意!我保证会有去有回,此事我意已决,大家不要再多言了!”
大学士王大人说:“皇上说得对,窑岗人要是对皇上不利,去年在开封他们就会动手了。皇上还不是高高兴兴的去了,高高兴兴的回来了。”
剩下的事儿,就是大臣们争着护驾前往窑岗的事儿了。其实,大臣们哪能不知道窑岗人没有必要用这样的手段对付崇祯皇上,要想让崇祯皇上坐不稳,断了每年给皇上的银子,崇祯皇上自己就完了。他们只是利用这样机会表忠心罢了。天天陪着他们玩儿的崇祯皇上又怎么能不知道这些大臣们心思。他们现在争着要跟他护驾去,是因为都想去窑岗看看那个被大家说成天堂一样的地方,根本就不是啥誓死护驾的事儿。崇祯皇上没有马上就定下来有谁跟着,他知道还有一段时间,可已用这张牌好好玩玩儿。因为,这次让谁跟着都是非常荣幸的事,每个去窑岗的人,都不会白去。从窑岗回来后,他们都会成为大家前呼后拥的对象。
在松锦前线的姜镶可是没有心思关心崇祯皇上那边的事,花了一天时间,将城里面的尸体组织人运出城外焚烧,然后清理城内的血迹,又四处撒上白灰消毒之后,就将城市管理权交给跟随而来的官员和警察。留下一部分军队配合警察搜剿残敌,也防备身后的吴三桂他们。和李菁、李威一商量,决定马上向东北前进,那边还有太多的事儿要做,尤其是尽早进入奴儿干都司,那里地域广大,事情多着呢。可是就在他们大队人马第二天就要动身的时候,有人来报说:“姜司令,有一队明军赶过来,就在城外,非要见您!”
“嗯?”姜镶看了一眼正在一起喝茶的李威、李菁和林风,问道:“来人是谁啊?”
“好像是叫啥吴三桂的!”
“嗯?”姜镶听了站起来说:“吴三桂来了!我去瞧瞧!”又对屋里的各位说:“我会会他,要是来说好听的也罢,不然我可不会客气!”
“得啦!总兵大人,他和你平级,犯不上和他动气,我们的事儿多着呢!”李菁开着玩笑说。
姜镶上马来到城外,用望远镜一看,果然见到了一队明军,不过姜镶看到是一群不带兵器的明军,他们是抬着猪赶着牛,还带着鸡鸭。
姜镶带着几个亲兵打马赶过去,到了近前,中间一个明军将领拱手说:“姜大人啊!真羡慕您啊!吴三桂前来祝贺!”
姜镶和吴三桂见过,说不上啥交情,不过抬手不打笑脸人,也赶紧回礼说:“哎呦!真的是吴大人啊!哪敢劳您大驾前来祝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