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连夺两城 多尔衮被围-《改变》
第(1/3)页
第三十一章 连夺两城 多尔衮被围
王运才这一路奔辽阳之后,十一军第四师师长段阳带领两个团沿着辽河奔铁岭去了。他们的兵力也是两个团,两艘登陆艇,五艘快艇。
他们这一路出了三岔河就没有进浑河,而是进入辽河逆流而上,他们采用的战术和对付辽阳的那一路一样,都是控制在晚上靠上铁岭码头。第二天他们就简单了,等没有任何防备的铁岭城门开了,他们开着炮车直接就冲进城去。这里本来就是满清的大后方,铁岭关这里的清军不到一千人,汉军也就是一千多人。四师师长段阳带领的队伍,没等城门守军弄明白怎么回事儿,就用子弹将他们都放倒了。进城之后按照地图,将几个衙门夺了下来。反抗的清兵都打死,俘虏清兵二百多人,汉军俘虏八百多人。
四师师长一看这么简单就解决了铁岭,就马上命令一个团官兵,骑上从铁岭缴获的战马,向开原奔驰,也是没等守军明白怎么回事儿就冲进开原。进城了,窑岗士兵又开始一阵儿屠杀。开原这里不但是有清兵守军一千多人,还有不少满族百姓,他们看见有汉军进城了,都拎着兵刃甚至菜刀出来和窑岗人作战。一开始窑岗士兵们还不好意思用步枪对付这些百姓,可是一看不杀不行了,那就不客气了。在城里开原城里,除了杀死一千多清兵,也杀了不少百姓。
这第四师师长一天连续突袭两城也是不得了的战功。
窑岗指挥中心得到这个消息,立刻发电嘉奖。同时,广播电台也进行绘声绘色的报道,窑岗上下乃至全国差不多都在关注着辽东的战事。
本来,窑岗人一开始重点宣传的就是大同这边誓师出发的这一路,可是打下了盛京之后,就开始报道从水路进攻的这一路的战况了。大家这才明白,大同这一路是明的,水路这一路是暗的,这暗的一路才是要命的。这不是,大家没明白怎么回事儿,就将满清的国都盛京给打下来,还将满清的小皇上给活捉了。
整个大明朝都在庆祝这个胜利,这天晚上,窑岗几乎所有酒馆都客满了。
满清的几次破关而入,带给汉人的恐惧屈辱实在是难以言表。大家有理由大醉一场。
崇祯皇上得到这个好消息,很少喝酒的他,也大叫“拿酒来!”
这个消息也震动了整个京城,对于这消息,不管是哪个党派的,没有不高兴的。
北京城里面,窑岗的几个正在施工的工地用大高音喇叭将这个消息播出去之后,全城的百姓都像过节一样。鞭炮声不断地响了起来。这些年,北京城里面过年都没有这样全城人都如此高兴过。
此时,辽东战场上的官兵们还顾不上庆贺,自从河口这边通过水路经部分官兵送到盛京、辽阳、铁岭,还有一部分官兵在河口就直接从陆上象盖州(盖县)、耀州(熊岳)、海州(海城)、鞍山进攻了。窑岗士兵们攻击这些城市,基本上一天就可以攻下一个。可是多尔衮从锦州弃城而出的时候,魏祥命令河口待命的两艘战船,和所有快艇,乃至拖轮都进到辽河。魏祥登上在盛京(沈阳)罗士圈儿码头一艘战船,命令这里的两艘战船也起锚顺流下,他们要到三岔河口进入辽河参与拦截多尔衮。不过辽河实在是太长了,他们必须根据多尔衮后面的追兵,甚至是跟随多尔衮他们的三角翼飞行员报告的大致方向,确定多尔衮他们渡河位置,调整战船在辽河上的位置。
姜镶他们用蜡版连夜印刷了很多满汉双文字传单。传单的内容就是告诉多尔衮他们,盛京城已经被我们打下,福临皇上和代善已经被我们捉住,其他王爷贝勒都已经被我们杀死,你们回去也没有用了。投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下马投降吧!
多尔衮他们带着不少汉人人质冲出了锦州城之后,觉得后面的追兵追不上了,就将人质放了,他们轻装狂奔而去。可是他们没想到,天上有会飞的东西追了上来。不但追了上来,还在他们头上撒下来很多传单。多尔衮望着天上嗡嗡飞过的东西,心说这是他妈的啥东西,窑岗人怎么净弄这些鬼怪的东西。看了一会发现这东西没有杀人,不过突然看见这东西从上面突然撒下来很多纸片子。多尔衮以为还是窑岗人原来的传单。可是有人将传单递给他,多尔衮看了一眼,发现不是原来的传单。仔细一看吓了一跳,他无论如何不敢相信盛京城丢了,小皇上和代善都被活捉了。其实多尔衮倒是不管啥皇上的事儿,可是盛京丢了他面对着向何处去的问题。跟随多尔衮跑的要吐血了洪承畴,策马过来提醒多尔衮大声说:“摄政王!这是窑岗人的奸计,告诉将士们千万不要上当。”
多尔衮马上明白了,此时军心不能乱,不然就一切都完了,马上下令:“告诉将士们不要轻信窑岗人的谣言!我们赶快回京救驾!”
多尔衮知道,不管盛京丢没丢,都要过了辽河再说,实在不行了,逃回自己的原来的老家,伺机再起也行。
向回赶的一路上,多尔衮命令将沿途所有屯堡的士兵都全部带走。
他们狂奔到了西平堡(盘锦古城子乡古城子村)的时候,洪承畴又气喘吁吁赶到多尔衮马前,说:“摄政王,前面就是西平堡。我们应该留下一些人守在这里。我们不知道辽河的情况,多留一手吧!”
“这么长的辽河,难到窑岗人还都能堵上,再说了,我们跑的这么快,他们知道我们在哪里过河?”多尔衮现在想的尽快过河,觉得洪承畴有些太小心了。
“摄政王,窑岗人能将大队人马从水路运到盛京,他们水军的力量不可不防。”洪承畴耐心地劝说。
“好吧!我们就在西平堡停一下。这里距辽河只有二十里。先派人前去弄些船,没问题我们赶紧过河去。”多尔衮实在是害怕后面的追兵追上来了。
这个西平堡可是满清的一个光荣之地,还是后金的时候,他们就在这里进了一场著名的西平堡之战。这是一场对大明朝和后金都十分重要的一场血战。
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后金军西过辽河,守河明军败退,后金军追至西平堡(今古城子乡古城子村)。西平堡守将罗一贯不受招降,死守待援,后金军攻堡,罗一贯与守军万人战死。明军广宁游击孙得功、总兵祁秉忠、参将祖大寿会同镇武堡总兵刘渠率军三万人赴援,在平阳桥(今台安县境内)遭到伏击,总兵刘渠等战死,孙得功逃回广宁,祖大寿逃到党华岛,全军死伤殆尽。平阳桥守将闵云龙及镇武堡都司金砺等率军民投降。此战,努尔哈赤驻沙岭指挥。辽东经略熊廷弼,巡抚王化贞弃广宁城退守山海关。广宁(北镇)城守游击孙得功、守备黄进等献城乞降,后金军队进驻广宁(北镇)城。
多尔衮进了西平堡不久,前面去找船的军兵回报说,附近的船只都不见了。
多尔衮低着头想了一会儿,命令说:“沿着辽河向上下游去找船,哪里有船我们从那里过河!以后这样的事儿,不要让我再说了!”
这时候,洪承畴又过来坐在多尔衮旁边说:“摄政王,不要去寻船了。窑岗人既然防着为我们,必然将船都弄到对岸去了。不会留给我们,马上命令是士兵扎木垡子吧,不然后面追兵就到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