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水军返航 起获金银-《改变》
第(1/3)页
第十八章 水军返航 起获金银
在安南的穆义他们告别李自成等人带领水军回撤的时候,将炮艇都留给他们了。
由于有窑岗的水军配合,李自成的军队充分利用了安南水网纵横的特点,使在安南作战最不利的条件,变成了最有力的条件。现在从军事上来讲,红河北面的问题基本解决,南部部分反抗的力量,也在黎利配合下都放下武器投降了。只是再向南,原来就对黎利不满的人,还在进行顽强的抵抗。但是他们也就是采用游击战术进行捣乱,形成不了更大的威胁。
之前,穆义、郑芝龙和李自成等人商量了一下,走之前,采取了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用船只将李来亨带领的一万多人,送到安南南边的金兰湾登陆。这样做是为了加速解决安南战事。这一招对南安抵抗力量是重重的一击。那里是抵抗力量的大后方大本营,那里被李来亨轻易地的占领了,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抵抗力量军队大部分都被消灭了。
李自成采纳了窑岗的建议,采用以夷制夷的策略,让归顺的安南人对付他们,效果非常好,因为安南人互相了解,熟悉情况。总之,李自成他们稳步的两面推进,进展顺利。这样穆义他们也可以放心的回去了。
走之前,李自成等人亲自到海防为穆义他们送行,这战斗中接下的情谊,让大家都有些难分。几顿酣醉是难免的了。
回程的时候,穆义他们船队,除了装上很多稻米之外,还带来了两万多安南战俘。从路上运送安南战俘,一般都是李自成的人,把俘虏送到南宁,这需要很多人押送,路上吃用就是一个大事,因此押送俘虏的费用也不低。用船直接把俘虏运走,也给押送俘虏工作减轻了不少负担。
俘虏运送目的地点是在登州府(蓬莱)。
虽然,登州府(蓬莱)现在还是朝廷管辖之下,可是陆成祥在这里买下了很多海滩地建盐场。当地官员知道大明朝是不允许私自造盐的,可是窑岗人的事,登州(蓬莱)知府也知道管不了,下了一纸文书通告说,朝廷早就有规定私贩盐是重罪也就没了下文。俘虏送到这里可以在盐场附近就近看押参加盐场的劳动。等进军辽东的时候,还要将他们送到辽东去。这里,陆成祥安排,已经在一个旧军营基础上建设了几个关押俘虏的营地。其实俘虏到了这里也不怕他跑了,他们言语不通,出去了东南西北都找不到,出去不是被捉住也得饿死。
穆义他们水军,向回开开的时候,姜镶也带着他们东征指挥部的人都向大同集结,参加东征的步兵十二军、步兵第五军、骑兵第一军、骑兵第二军还有李威的特种兵,也都向大同这边集结。辽东军区的一个重炮师,还有北方军区的一个重炮师,这次都要跟随东征队伍一起向辽东进军,也集结到大同。而且这种集结是大张旗鼓的,粮草弹药物质,都是公开向大同运输。整个山西进而整个大明朝都知道,窑岗人的军队已经集结,准备向辽东的满清开战了。
暗地里,中原军区的第十一军秘密的向开封调动。这是准备从水路进军的。二十艘登陆艇也都在汾河上游进行训练,随时可以出动。时间紧张一些就是窑岗的水军了。洪泽湖号回到泉州将郑芝龙和穆义他们放下,运送俘虏到了登州(蓬莱)之后,又来到郑芝龙老家门前的围头湾,停到平安镇的码头。陆成祥已经被窑岗的秀容号从广州接来,提前在这里等着。
李菁的一队特种兵一直没敢离开郑芝龙的府邸。这次洪泽湖号一靠码头,潜水员就开始下水取东西了。
郑芝龙的府邸有一条水路直通码头,稍小一些的船可以直接进入郑府,停靠在院子里面的码头上。院子里面的码头是人工挖出来的,可是窑岗人经过分析,发现院子里面不需要停靠太大的船,没有必要挖的那么深。最后是潜水员下去之后,发现码头下面有很大的空间是空的,里面码放了很多封着口的坛子。这些坛子非常重,即使在水下两名潜水员才能搬得动。潜水员们用绳子抬上来一个坛子。到了岸上他们发现坛子口用木头塞着,木头外面是大漆封的。为了防水外面还用桐油布包上了几层。费了很大力气大开坛子,一看里面全是金子。再抬上来一个不一样的坛子,里面全是银子。这些东西藏得非常秘密。一般人水性不好根本潜不下你那么深,就是潜下去,下面没有光线也看不见被淤泥掩埋着的坛子。再说了就是坛子里面不下心进了水,对金子和银子影响都不大。至于究竟水下有多少东西,短时间内查不清楚。窑岗这边就没有让他们再动这些宝贝。因为这些东西,在水下可能更安全。
陆成祥到了这里之后,看了看坛子里面的金子和银子,发现都是重新铸成的金锭和银锭。估计下面每个坛子里面的金银重量都是一定的。陆成祥知道这次弄的金银少不了。郑芝龙主动交出来的的金银就不少。再说了,不仅仅是陆成祥认为,窑岗的几位巨头都认为,郑芝龙每年从海上收入一千多万两银子,这么多年,他手里的金银绝对应该是一个天大的数目,而不是他交出来的白银五百万两,黄金十五万两。
洪泽湖号靠岸之后,陆成祥就开始指挥潜水员从水下开始向上面抬那些坛子,他带着人亲自清点,打开过几个坛子,发现果然每个坛子里面的金银数量都是一样的,装金子的坛子和装银子的坛子不一样,装金子的坛子小一些。白天从水里面往外抬坛子时,大门关的紧紧的,四周一般人不准靠近,晚上就用快艇向洪泽湖号上搬运坛子。这件事儿没想到一直弄了十天。尽管陆成祥外面的事儿太多了,可是陆成祥就是一步不离的将这家件儿办完。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