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兵份两路陆路进攻 处理尸体借机休战-《改变》


    第(3/3)页

    陆成祥先说了:“你们放心银子没问题!”

    大家一乐。

    “只要钢材水泥没问题就干吧!”陈玉峰说,“河西那边的铁路早晚要修。现在包头那边的高炉已经出铁了。明年平炉就能投产,就下决心在兰州建成铁路和公路两用桥吧。”

    “那就把修河曲大桥的技术人员分一半儿去建兰州大桥去。”张知木说,“卢炳义先生回来就安排这件事儿。另外,还有两座大桥需要建设,一个是开封黄河大桥,再一个是包头那边的包头黄河大桥。大家看看我们应该先建哪座大桥?”

    这是一个很难取舍的问题,各有重要性。其实张知木心中早有建设包头大桥的打算。可是周王多次来找张知木要建设开封大桥。其实潼关大桥建完了,开封大桥可以再缓缓。所以张知木就把这事儿在这里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讨论了一阵儿之后,都同意先建设包头大桥。因为这座桥通了,北方的防御更有纵深,有事儿反应会更快。特别是包头那边的白云矿区投产之后,和山西陕西的联系会更密切。这样张知木就好和周王说了。要是条件成熟了,张知木还是想建设从包头到西安的铁路。大明朝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了,张知木必须保证重点。因为这些重点会带来生产发展,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为其它建设项目提供支持。现在张知木最盼望的就是包头钢厂那边能炼出钢来。这样不论是铁路还是造船都可以有充足钢材。铁路是发展的基础,现在投入在铁路上的投资是最值得的投资,他带了来的对工业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怎么说都不过分。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才能让整个大明朝都加入到这个工业化进程中来。土改使大批地主将土地换成了银子,这给工业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金基础。因为地主们自己就会给自己的资金找出路。

    陆成祥说:“卢先生回来就把这事定一下。不过黄河马上就要封冻,这事儿定完了要去兰州那边也要等明年开化通船再说了。”

    “这就是研究明年的计划,等卢先生回来,我们还要对整个未来的交通等情况进行一下规划。”张知木说,“只是我觉得兰州那边这座大桥应该抓紧,今天才和大家商量一下。”

    每次有了安南的消息,张知木都会给崇祯皇上发一份电报,把消息告诉他。

    崇祯皇上听到李自成他们不断大胜的消息心里高兴,可是又有说不出的难受。怎么这些人离开了朝廷就都成了能人,朝廷养的这些人怎么就差的这么多呢。朝廷最多的时候曾经派出八十多万军队平定安南,可是李自成才去了五万人,就打死了安南人四十多万,这一定是窑岗人在旁边出力,不然李自成没这么大本事。要是窑岗人帮帮忙就能将安南人打得这样,他们出兵辽东更没有悬念了。这些窑岗人也真的是做事从来不含糊。从上次张知木向朝廷要一些辽东地区的地图以及设防图之后,已经有两年了,难怪窑岗人只要出手必是致命一击,这么长时间的研究,那是做了万全准备才能动手的。这样的做法啥样的对手也挡不住。想到这,崇祯皇上免不了的要想张知木最后会怎么样对待自己。尽管上次在开封张知木誓言旦旦,一定要拥戴自己这个皇上。可是自己的命运交在别人手上,还是很不是滋味。

    安南这边黎利还是很听话的,第二天收到窑岗人发去让他们处理尸体的书信,还真的派出来大批的军人运输尸体。可是尸体处理一天也没拉完。天黑前,黎利派人用弓箭向大顺军营地射了一封要求明天再运尸体的信件。宋献策当然同意了。

    黎利也是想借着处理尸体的时间考虑一下下一步怎么办?他心里还有一个想法,要是海防港那边能得手的话,对明军还是一个打击。自己虽然损失惨重,可是自己的军队已经攻进明军的阵地,明军损失也小不了。特别是,他看出来了,虽然今天明军从船上射出来那种恐怖的炮弹,可是这些炮弹是有选择地进行攻击的。这说明他们的这种炮弹也是很有限的。不然如此威力巨大武器,他们早就用了,而且不会这么分别攻击几处,而是全面覆盖。

    想到这,黎利心里又有些底气了,和亲信们商议这事儿,大家也都佩服黎利的观察力。借着处理尸体,黎利又集结了不少军队。可是晚上,海防港传来的消息,又颠覆了黎利继续进攻的决心。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