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电话难点 左良玉来请-《改变》
第(2/3)页
“对!我以前已经给你们讲过X光的,今天我们要具体研究X光的事儿,让X光为我们服务。”张知木说。其实张知木对X光了解的不多,只是和地方合作搞过X光电视检测的时候,接触过X光设备。再就是在医院进行过X光检查。
看见大家又把笔记本儿都翻开了,张知木说:“今天我把搞物理的各位请过来,是希望你们今后从物理方面对X光进行一些研究。其实X光对你们物理学其他领域的研究也会是有很大帮助的。你们搞激光的时候,都知道电子从高价位降到低价位的时候会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如果,我们把电子加速,将电子射到金属靶子上,电子突然停下,那么它的能量怎么办呢?我告诉你们也会以光的形式释放。当我们在电子管里面用钨作阴极,加上几万伏甚至加上十几万伏电压,用金属钨作阳极。加速的电子冲击在金属钨阳极上,就能产生X光。由于电子轰击靶级会产生高温,必须用水冷却。这样的X光穿透力极强,同可见光一样能使胶片感光。胶片感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当X射线通过人体时,因人体各组织的密度不同,对X射线量的吸收不同,胶片上所获得的感光度不同,从而获得X射线的影像。我们也可以利用X光线的这种特性,对我们金属材料进行检验。比如我们锻制的火炮材料里面,有没有杂质缺欠可以用这种办法进行检验;再有,我们焊接的金属里面焊缝有没有瑕疵,也可以用这种办法进行检验。那些高压危险的设备的焊缝检验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还可以利用荧光屏幕进行直观的检验,X射线波长很短不可见,但它照射到某些化合物如磷硫化锌镉、钨酸钙等时,可使物质发生荧光,荧光的强弱与X射线量成正比。这种作用是X射线应用于透视的基础,利用这种荧光作用可制成荧光屏,用作透视时观察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影像,也可制成增感屏,用作摄影时增强胶片的感光量。我们病人内脏有啥病变,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来,帮助医生做出诊断。象肺结核之类的,很容易诊断了。总之过去我们没有办法检测的物体,只要我们研制出了X光设备,我们就有办法了。”
扬昌他们的人一个个低头记着张知木讲的话,他们知道这一个任务又要落到他们身上,他们一个个兴奋的手都在发抖,他们知道,他们又要进入一个新领域了。
张知木又说:“不过,X光射线太强了,对人的身体也有很大的危害性。我们搞X光的人要穿铅制的防护衣物,还要带上铅玻璃眼镜。尽量减少X光的辐射。不过小剂量短时间的辐射对人影响不大。”
听张知木说完,扬昌说:“将电压提高到十万伏,要在一个设备上使用,有些难度。我们现在用的显示器也就是几万伏。不过我们可以用倍压的办法。我们回去试试再说吧!”
“这件事儿你和搞物理的一起研究。”张知木说,“注意人身安全。”
这件事儿安排完了,张知木又对扬昌说:“我方才正跟卢先生说我们电话的事。现在我们电话进行长途通信质量不是很理想,虽然我们长途电进行了很多次信号中继放大,但是放大的时候,也将噪音放大了。现在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你说的光纤通信的事儿还早着呢。”扬昌说。
“我有一个建议,那就是进行数字通信。我们将语音信号,进行数字话化,就是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数字信号传到接收方再进行数模转换。这样中继放大的时候不会破坏数字信号,恢复成模拟信号也就不会失真。”张知木说。
“张总,我们做过一些采样数字化的实验,免不了的要信号要失真啊!”扬昌说。
“这件事儿我以后会给你们讲。不过我告诉你们一个采样定理。你知道,我们使用的信号中含有很多信号分量,只要我们采样的频率大于信号中最高频率的两倍,就可以完全保留原来信号的全部信息。我们实际工作中,一般用的采样频率都是信号最高频率的五倍到十倍。因为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这个定理,我有时间会给你们推导。你们可以试着做些工作。”张知木说。
卢炳义说:“还有,我们个城市间的线路太少,叫通电话实在是不容易。这也是大问题。”
“对这事儿我们也要进行研究。”张知木说,“我们通信电缆里面也可以用调制的办法进行频分复用,一个电缆可以同时有多路电话信道,这些实验也要做。”
“行,张总,我们回去就安排两各小组,分别做这事儿。”扬昌说,“我想和你说的是,天再暖和一下,我们马上就要对窑岗电话网进行全面升级,电话慢慢从一个区开始,就要换拨号电话了。这件事儿涉及的面太大了,是不是我们的报纸电台也进行一下宣传。家里电话需要升级的我们统一进行电话换电话,发放号码。还有人专门选号码,不知道这么办好?”
“有了,特别好的号码进行拍卖。面的免得每天都有人来求人选号码。”张知木说,“我下午就和陆先生商量一下,看看怎么策划一下。让那些不差钱儿的可以竞拍选自己中意的号码。不选号码的,就由我们自由安排号码。”
扬昌说:“这就太好了。有些好号段我们留做工作专用。其他号码,我们都可以公开拍卖。不过我们公安局、窑岗办公楼等号码要专用,需要留着。”
“这件事儿涉及到的人很多,我让黄玉坤他们派人配合你们做这项工作。你们要把基础工作做好就行。”张知木说。
事情说完,大家都离开了,扬昌没走。
留下的扬昌说:“张总,我们给李威将军他们搞的测炮弹速度的仪器,已经给他们做了两台,试验了一下效果非常好。把这台设备按上去,只要炮弹一出膛还没落地,我们这边就用数码显示出来炮弹的速度参数。李威他们高兴坏了。”
“太好了,有了这东西,他们进行火炮研究就有数据做基础了。”张知木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