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乌斯藏人来袭 回到小红玉故里-《改变》
第(3/3)页
刘班主叹口气,走了。
这次张知木跟小红玉回到家来,没有特意保持低调。除了大宴亲戚朋友,晚上还在露天场地还给大家放映带来的电影。电影在这里可是稀罕物。十里八村都赶过来看电影。张知木还和小红玉一起一一拜访那些家里的亲戚朋友,有些家境不好的乡邻,张知木还和小红玉一起去送点儿钱物。
张知木陪着小红玉一直在老家呆了十天,回窑岗的时候,刘班主把夫人等家人也都带上了,一是窑岗那边的条件实在是比这里要好,更主要的是,现在所有人都知道小红玉嫁给了张知木。把他们接到窑岗去也有安全上的考虑。
张知木他们一行,来到扬州也停留了两日。小红玉陪着养母在扬州买了些东西。这两天张知木和李治他们一起来到镇江造船基地。
张知木他们小船一进到造船基地,林宗伟的儿子林青迎过来,客气一下,就不住的给张知木介绍情况。
造船基地现在可是热闹得很。两艘一千多吨的木船已经造完,那艘五千吨的木帆船也下水,正在船坞里面安装调试设备,马上就可以试航了。
看见林青的脸色,张知木就知道他很是辛劳的,“林青啊!太累可不行。以后我们还要造更多的船呢。”
“前段时间是有些累,不过现在好多了。”林青说。
“听说,上次你和你父亲的意见还不统一,气的你父亲亲自跑到这里和你理论?”张知木问。
“是的,我是想在这艘五千吨的船上用钢做龙骨,可是父亲不同意,害怕钢锈蚀了影响船的寿命。等他来了之后,我介绍了采取的措施这样他才勉强同意用我们的方案。”林青说起这些明显的有些自豪。
“好啊!领我看看你们准备建设两万吨福船的船坞去。”张知木说。
“好啊!”林青喊来了几辆马车,拉着张知木他们去看新建的大船坞。因为基地这里实在是太大了。
马车转了半圈儿,才来到这个巨大的船坞。
这是一个用青砖修建的船坞,巨大的船坞大门象球场一样。林青指着这里说:“这个船坞我们参照了应天府那边原来给郑和造宝船的船坞。长度比那个还长,我们这个船坞岸边已经铺上钢轨,还要建一个龙门吊。那样的话造这样的大船就方便多了。”
“啥时候能开始造这两万吨的大船啊?”张知木问。
“我父亲他们回窑岗设计这船去了。”林青说,“这样的船锅炉就需要好几个,设计的工作明年中旬能完就不错了。不过,备料不用现准备。我们来到这里以后,发现原来长江沿岸有许多造船厂,都囤积了很多木材,他们没船可造,我就低价收购了一大批木材。我父亲说了,船用木材造,但是要铺上钢甲。以后我们还要造全钢壳的大船。”
张知木也看到了,料场那里有堆积如山的木材。
张知木说:“包头钢铁厂已经建设快两年了,明年或许就能出钢材。等包头钢铁厂可以大规模生产了,我们就在这里建造钢壳的两万吨的大船。今后这里造船规模会远远的超过凌水造船厂。”
“我做梦都盼着能造万吨的钢壳船啊!”林青也被张知木的话感染了。
“我倒是有一个想法,今后我们要造一艘两万吨的大船,船上要有冷库还要有罐头加工厂。在海上渔船捕到的鱼,可以直接在船上就加工成鱼肉罐头。”张知木说。
“哎呀!完全可以啊。”林青说,“那样的话,船上的锅炉排出来的气体都可以给鱼罐头用高温加热。你不纸到张总,一盒牛肉罐头,刚到扬州的时候差点能换一头牛。那些能吃到牛肉罐头的人,吃完了罐头盒都舍不得丢掉。我们能这艘五千吨的大船的冷库就是很大了。等它调试好了,我们就可以派它陪着两艘一千吨的渔船去捕鱼。捕上来的鱼就可以送到这艘大冷冻船上运回来。我们这里也建了一个冷库。船上冷冻的鱼可以直接卸下,装到到冷库里面。”
“你父亲已经安排陵水造船厂,建造带冷冻库能在运河行走的驳船。这些都造好了,窑岗人就可以吃到新鲜的海鱼了。”张知木说。
“嗨!不用说窑岗那边了,这里也吃不到新鲜的海鱼。我都好长时间没吃到海鱼了。已经快把海鱼的味道忘了。”林青说。
“想吃鱼,你就要加把劲儿!”张知木开着玩笑说。
“张总,我听我父亲说,窑岗那边再造完两艘这样的钢壳战船就不再造这个型号的战船了,是吗?”林青问。
“是的!”张知木说,“这种平底船适合在内河使用。当然到海里也行,不过没有福船抗浪性好。这五艘钢壳战船,在内河里面足够用了。今后要造战船,就要在你们这里造福船制式的战船,因为这里水深,可以造吃水深的船。”
“那么,凌水造船厂就全都迁到这里吗?”林青问。
“大部分吧!”张知木说,“原来的厂子还可以造一些登陆艇。”
“登陆艇?”林青不明白。
“我们现在造了不少履带式炮车,将来到哪里打仗话,没有合适的码头,我们用平底船可以抢滩的特点抢滩登陆,把履带式炮车放下去。只要我们无敌的炮车登陆了。对手也就该跑了。”张知木耐心的跟林青说着,因为林青还没有见过炮车。也没法理解登陆艇的意义。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