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婚礼准备 闯王来贺-《改变》


    第(1/3)页

    第八章婚礼准备  闯王来贺

    到了十月,马上张知木就要和小红玉成亲,好像整个窑岗都要过节一样。张知木也觉得有些奇怪,一场婚礼至于如此让所有人都跟着高兴吗?不过这也让张知木有些担心,害怕婚礼弄得太奢侈。找到陆成祥对他说:“陆先生,婚礼的事儿,千万不要弄得动静太大。我跟你定一些纪律,第一,窑岗之外的客人一个不请,我们自己的员工更不许以参加婚礼的名义赶回来;第二,超过五百钱的礼物不许收,特别是我们下属的礼物不能收,这些规定要写在请柬上;第三,酒宴差不多就行,绝对不能太奢侈,我们要保持山西人的勤俭好风气。”

    “这,这,”陆成祥非常为难,“张总,你还是和黄总说这事儿吧!”

    “我会和他说,但是从你这就要把住关!”张知木说,“大家都在看着我们,我们过于奢侈了,百姓们会怎么想?”

    “张总,你只要把黄总说通了,我怎么都行。”陆成祥害怕两头为难。

    张知木过去和黄玉坤说这事儿的时候,黄玉坤依然是那句话,“好啦!我不是说过吗,这些事儿你就不要操心了!”

    张知木知道,不严肃的说清楚这件事儿,黄玉坤会依然我行我素,厉声说:“你给我听着!我已经跟陆先生说清楚了,一共三条。你要是乱来的话,这个婚礼我就不参加了。后果你们自负!”说完张知木转身走了。

    张知木从来没有对她这么说过话,黄玉坤听了一愣,然后躲进屋子里面哭了起来。黄玉坤心里这个委屈啊,心想给你娶媳妇当老婆的跟着忙成这样,你还不领情。本来心情就复杂,这回更觉得委屈了。黄玉坤的心思是,张知木娶亲这样的事儿,必须由我来掌握,我要操办的让所有人都羡慕,也要让大家看看我黄玉坤的度量。要是按照张知木说的这样,婚礼的规模就要小得多。可是外地不少人都打过招呼,要过来,现在怎么好去通知人家,不让大家来了呢。哭了一会的黄玉坤,抹抹眼泪,又和陆成祥商量这事儿。

    陆成祥说:“黄总啊,你也别生气。张总考虑的有他的道理,他不想弄的动静太大,怕影响不好。天下百姓还有吃穿不上的,在这太奢侈了是不好。你要知道,张总想的不是眼前的婚礼这些小小事,他想的天下大事儿。”

    “唉!我们是出力不讨好啊!”黄玉坤说,“没办法,就按他说的办吧。不然真的闹出来啥事儿来更不好。”当着陆成祥的面,黄玉坤没把张知木说的,不按张知木说的办他不参加婚礼的事儿说出来。但是,她相信张知木说到就能做到。

    这个婚礼,虽然没有请外地客人,可是却有一位很重要的客人却是不请自来。这个人带着随行五十多人,到了扬州,就把那艘新投入使用的,码头到扬州的客船包下来。可是不管他们开出多少价码,窑岗人就是不同意,因为扬州到凌水码头往来的客人太多了,不能因为有人花银子包船,就耽误了其他客人。这可是让这些人感到非常意外,这天下还真的有这样做生意的,放着银子不挣,却要为往来的客人着想。没有办法,还说歹说,他们包了下客船最顶上一层。

    这一群人可不是别人,他们是李自成和宋献策前来给张知木献贺礼来了。本来他们是秘密出行的,可是他们一动身,窑岗就知道了。李自成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随行中就有窑岗的**。

    李自成他们一行,化了妆,绕道过江,到了扬州的时候,窑岗人早就在这候着他们。这次不同意他们包船是考虑到其它乘客,因为窑岗就一艘这样的客船,往来一次要很长时间,有不少人都是等着这趟船很长时间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也担心李自成他们路上出问题。

    所以,船上的不少服务员,工作人员,早就都换上李治的人了。在船上李自成万分感慨,他看到,运河两岸都是忙碌的人,由于这特大洪水刚刚退去,人们都在整修道路田地。进了黄河,两岸还是忙碌奔走的人群,李自成知道,黄河改道工程已经启动,不少人是前往新河道工地。可是让李自成欣喜的是,路上在没看见拖儿带女讨饭的人。宋献策在身边说:“窑岗人安置了大批的灾民,这可是大手笔啊!路上讨饭的都见不到。”

    “是啊!我听说他们一下子就向河西那边移民几十万。看来这个张知木很有远见。河西就是缺人啊!”李自成感叹的说。

    船非常平稳,噪音几乎听不见,因为这艘新船采用了电力驱动。蒸汽器机和发电机都是架在浮法上,发电间又采取很多消音措施。

    船路过潼关的时候,有一站要上下旅客。停靠潼关的时候,李自成来到甲板上,看到潼关码头已经扩建了很泊位,岸上也在大兴土木,李自成忍不住问一个路过的服务员,“这岸上在建什么,这么大的工程?”

    服务员回答说,“客官,你回头看看,对岸也在建设。这是潼关大桥岸上工程,用不了几年这里就要建成公路铁路两用大桥了。”

    “天哪!这么大的桥?”李自成惊叹的说。

    宋献策过来说:“他们在河曲那边已经在建大桥,据说今年年底就能通车。现在他们在汾河上建了两坐大桥,一坐在太原叫太原大桥,另一座在凌水码头,叫陵水大桥。他们是有了经验才开始建这里的大桥。”

    “这要花多少银子?”李自成指着两岸说。

    “窑岗人不缺银子。我看他们最缺的是人。”宋献策说,“别人都怕灾民涌进,可是他们不怕。你就说他们在河西安置几十万灾民的吧。每个男丁不管老少,一个人就是五两银子,一个女的是十两银子。这是多少银子啊,那是上船就发的现银。”

    “呵呵!怎么女子倒是比男人还值银子了?”李自成一乐。

    “这也就是窑岗人才能想起来的主意。”宋献策说,“河西和河套地区,男人多,女人少,这样人口就增加不起来。所以他们就用这个办法。有的人去移民前借银子也要娶个媳妇,然后用给移民的银子再还债。”

    “哈哈!”李自成听了哈哈的大声笑了起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