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谈兵江南 西部建设-《改变》
第(2/3)页
李自成听完窑岗人广播,心里一阵发酸。他明白窑岗人现在是从从容容的做着踏踏实实的事儿。他也是农民出身,深知农民在贫瘠的土地上,种出来点粮食是多么的不易,想提高农民的收入,实在是太难的事儿。能少让农民负担点税赋就很不容易了。现在窑岗人是下大力气,想解决这个千百年来的难题。不过,李自成相信,窑岗人想做的事儿一定能做成。李自成更知道,只要窑岗人把这样的事儿做成了,就不会有这么多的人起来造反了。起来造反的都是没有了活路的。
张献忠听到这条新闻的时候,桌子上放着窑岗人给送来的信。窑岗人非常客气请张献忠让出洞庭湖和湘江沿线的所有地方,理由是担心被左良玉给占去了。张献忠大手拍在桌子上,吼道:“窑岗人欺人太甚!我老张好心想把岳州(岳阳)让给他们,可是他们得寸进尺。”
张献忠的义子孙可望就在张献忠身边,见张献忠如此义愤,起身说:“父皇,不然我去岳州吧。我倒要看看窑岗人倒底是不是三头六臂?”
“哼哼!”听了孙可望的话,张献忠气儿也消了一些,“望儿!你去也于事无补。窑岗人不是我们能挡得住的。他们进军江南是迟早的事儿。只是我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就对江南动手了。我原以为他们会再等一两年呢。那时候,我们也能缓过点儿气。”
“那也不能这些好地方就白白的送给窑岗人了?”孙可望还是有些不服。
“窑岗人想要,不给也不行,”张献忠说,“我们还是做个顺水人情,学学李自成把地方给人家,减少点儿损失,还送个人情。”
“李闯王那个窝囊废!够丢人的。”孙可望说,“陕西他就送给了窑岗人,大好的中原他也送给了窑岗人。哪还象个男人?”
“望儿!不可胡说,”张献忠说,“李自成这才是大丈夫。天下人笑话算个啥,他留着几十万人马,带着家眷金银过江而去,这才是真格的。不然让窑岗人杀个血流成河有啥用?换个好名声?”
孙可望还是摇摇头表示不能认同张献忠的话。
“来人!给窑岗人写信,请窑岗人时机合适的时候接管洞庭湖以及湘江沿线的地区。我们已经给当地官员下令,让他们与你们进行交接。感谢窑岗人在危机时刻,接管这些地方。这体现了我们多年来的情谊。我们希望尽快的和汉中进行贸易往来。”张张献忠又想了想,说:“岳州请你们尽快的接管,以免左良玉老贼觊觎。”
孙可望听完张献忠的话,长出了一口气说:“父皇,你的肚量真比天还大!我算是服了!”
“呵呵!这算什么?”张献忠苦笑两声说,“我担心的是,窑岗人会给我们在四川留多少时间?”
“窑岗人连四川也不会留给我们?”孙可望有些急了。
“那是早晚的事儿!”张献忠说,“窑岗人会一统天下。我早就想和张知木见面,可是人家一直没见我。我算是明白了。张知木这个人很好面子。见面以后,他们要统一天下的时候,他会不好意思撕破脸。索性人家就不见我了。哎!我是真的想见见这位让我又恨又不得不服的张知木!”
“父皇!这四川山高水险,我们一定能守住四川。只是这四川百姓好像不欢迎我们。”孙可望说。
“也难怪!我们是外来人,除了收税,又一点好处没给四川人带来。他们能喜欢我们?”张献忠说,“我们也要学学窑岗人的收买人心。你不是也听到了窑岗现在做啥?这样做下去,天下百姓没有不跟他们一条心的。这也是种啥得啥!”
关于进军江南的事,张知木和陈玉峰、欧阳鹤,与回来参加总结讨论的将军们也进行了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讨论的也很热烈。
会上,陈玉峰宣布了一个决定,组建一个适合南方丛林作战的军,就暂时叫丛林军。由李菁负责组织组建和训练,兵员骨干由各部队原来的南方战士为主抽调,其他兵员在南方招收。地点就在汉口。
张知木对大家说:“我们打下江南再向南,整个气候环境就和我们北方完全不一样了。我们的军队大多数是北方战士,适应南方作战环境要有一个过程。现在组建的一个军只能算是种子军队,算是一个教导队。我们不但要打下江南广大地区,接管两广地区。解决安南、寮国都是我们这代军人的使命。我们北方军人适应那里的气候更困难。不过我们要慢慢来,没有人适应不了的环境。组建丛林军是为了完成南方丛林作战的需要。但是完全靠丛林也是完不成广大地域的作战需要的。今后,我们大军都要有适应南方作战需要的准备。当然,我们也配备南方需要的药材,防止蚊虫叮咬更轻便的蚊帐,还有治疗疟疾等疾病的药物都要配备。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适应南方河网地区使用的炮艇已经开始批量生产了。马上还要研制用风扇驱动的适应沼泽滩涂浅河道使用的炮艇,有了这些东西,到了南方河网纵横的地区,我们就会如虎添翼。”
会上,李菁也介绍说:“我这次带人到广东去了一趟,真的体会到了,南方丛林和我们北方山林真的不一样,如果我们事先没有准备,进了南方丛林,我们不用说打仗,生存都困难。我觉得现在组建丛林军十分必要。要是以后真的进军安南,我们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的。不然我们北方人到那边喘气都费劲儿,怎么去打仗?好在这一年多,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不过我建议,丛林军要招兵,就从两广地区招一些,最好是山区的,他们虽然个子小,但是天生的就适应那里的环境。”
欧阳鹤说:“我们这次准备接管所有张献忠在江南占据的地方,沿着湘江就可以直达灵渠。那里在向两广地区招兵就容易了。这次进军由秦鹏负责。只要我们的干部调配完成,我们就可以凭借水军便利开始接管这些地方。张献忠要是配合的话,我们就和他们进行交接,不然的话,就打下来。”
最后,陈玉峰说:“各位将军,这次会开完了,你们可能就要回各自的驻地了。北面和西面的,你们要组织骑兵加大巡逻范围,将蒙古人赶得远远的。让他们再不敢动我们的脑筋。”
张知木说:“西面宁德将军,你们现在已经和吐蕃、蒙古人都接壤了。只要他们不动歪脑筋,我们欢迎他们过来和我们进行贸易。丝绸之路中断多年了,最好能从我们手里在打开。”
宁德将军说:“张总,我有一个想法。我们可不可以组织一个武装商队,沿着丝绸之路,主动的出去一下?”
“这是一个好主意啊!”张知木说,“我们应该派一个有通各国语言的通事的商队。当然也要有武装护卫,不然路上不安全。”
“我们当地有一些各族的百姓,不过他们在我们这边住的太久了,他们的语言也会的不多了。”宁德说。
“那也比我们两眼一抹黑强。”张知木说,“这件事儿可以考虑,我们可以派出去各种人才都有的商队,即做贸易,也进行沟通交流。我们出去一趟,看看丝路上不通的原因都有哪些,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做工作了。这件事儿,现在就可以准备,我们在考虑一下,还有啥需要。走之前想的周全一些。”
宁德和李魁临走的时候非要请张知木吃顿饭不可,张知木知道这两个人还是要哭穷。张知木就拉上阎兴一起请宁德和李魁喝了顿酒。当然这顿酒,张知木要请的档次高一点。这可是请驻守西边的两员战功赫赫的大将。
一进包间,李魁还客气上了,“呵呵!本来我和宁德将军说是要请张总的。没想到还要让张总请我们?”
张知木一边示意宁德和李魁坐下,一边说:“你们是劳苦功高,回家了,哪有让你们请我的道理?”
宁德将军说:“哎呀!回来有些日子了。可是一直没得闲啊,好像比打仗还要忙活。我们是想和张总好好说说这是真的。”
“我也想和你们好好的唠唠,也是一直没抽出来时间。”张知木说,“不过,把西边交给你们我是放心的。只是让你们远离家人有些过意不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