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有一年春晚 侦查任务-《改变》
第(2/3)页
李迪他们用火车将大件儿货物运到宁武关之后卸下,装到李云鹤他们特制的十个轮子的大拖车上,用牲口拉倒河曲的黄河岸边再用滑轮吊起来,装到大冰爬犁上。这些东西装了一大排冰爬犁,用了很多牲口拉着。因为还要带上晚上休息的帐篷和人吃马喂的东西,所以又多带了几个爬犁。
在冰上行走需要格外小心,前面需要人用竹竿子探着前进,千万不能掉进冰裂缝里。河面上有雪的地方还好走,如果是被风刮的光光的冰面,无论是牛还是马匹都很难站得住脚,就是用皮子给牲口脚套上也是打滑,所以好多地方都是靠人踩着钉鞋帮着牲口拉爬犁。
好在事前准备的充分,大家都有羽绒服和皮衣服,一路上没有人受到严重的冻伤。等到了东胜州,有一半儿货物就算运到了。剩下的一半儿,运到包头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送给走了运货的人,卢炳义和李云鹤、林宗伟、陆文臣等人又一起给张知木拜年来了。
张知木知道他们一起过来,可不会是简单拜年的事儿。
果然,大家坐下说了一阵儿过年的话,就进入正题了。
林宗伟说:“张总,我们新造的两手钢壳船一直没有动工,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总结前一艘船的得失和经验。我们想在新造的船上进一些改进。首先我们想加长船体,因为通过我们试验,我们知道我们的船用动力非常有富裕。特别是,我们准备采用牛头上那种将煤粉碎用风吹进炉膛的办法烧锅炉,这样会极大的提高煤的利用率,也会提高锅炉和蒸汽机的效率,功率还会提高一些。考虑到我们的平底船在内河使用,不适合增加吃水深度和宽度,但是再加长一点儿问题不大。我们加大排水量之后,就可以多增加一些载煤量,也就能增加自持的时间,这对我们以后海上航行意义非常大。”
“您们估计能增加多少?”张知木问。
“我们想把排水量增加到两千吨。”林宗伟说。
“稳定性会不会受影响?”张知木问。
“不会,只能更好。”林宗伟回答。
“这是好事儿,不会多费多少钢板。”张知木望着林宗伟说,“你们就干吧!”
“好好!”林宗伟说,“还有一件事儿,我们希望公司能给我们搞一些专用机械设备。你看我们造船需要切割大量的钢板,然后需要对切割的钢板用水焊枪打坡口。我们希望能造一种专门加工坡口的机械,这样的机械加工的坡口,能保证下的钢板尺寸精度,我们焊接也会很容易,效率也高。这要是解决了,我们造船的效率就会更高。”
李云鹤说:“这好办,我们将刨床改成切削钢板边的床子就行。”
“我还有一个建议。我们给船下料时,有些割缝会很长,人工用手擎着很不容易。我看可以制作一些用电机带着可以匀速直线运动机械,这样的机器可以带着焊枪匀速运动同时就将钢板切割完了。还有,有些长焊缝也可以用这种办法焊接。”张知木建议说。
陆文臣拍手说:“这可是太好了,我以前想过这事儿。要是能有这东西实在是太好了。那些大长焊缝用手擎着指定没有用机器焊得均匀。这件事应该解决。”
李云鹤说:“这事儿也应该说不难。但是需要有人去做。这几件事儿我安排人和你们一起搞吧。”
“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我们能造多大吨位的钢壳船?”张知木问林宗伟先生。
“在凌水码头也就能造这样的了,因为我们不敢加大吃水深。”林宗伟回答。
“要是在你们泉州的造船呢?”张知木又问。
“全用钢材,一万吨的也敢造。”林宗伟说,“不过我们造大船也不一定非要到泉州,当初郑和宝船就是在应天府(南京)造的,现在宝船的船坞还在那里荒着呢,我们去修一修没准还能用。”
“呵呵!把这么些钢材运到那里需要多少功夫?所有的东西都要重建不是个小事儿。再说了那里是朝廷的南京,他们不会看着我们去建船厂不理的。我看我们先不用去了理他们。等我们把铁路修到长江边上再说。我们在长江边上修建能造万吨级的船的船坞,我们就造几艘万吨巨轮。那时候李云鹤你们一定要将305毫米口径的巨炮造出来。我们的万吨巨轮,载着几门巨炮那可是真的可以横行天下了。”张知木兴奋的说。
卢炳义也激动的说:“张总,这一天不会太遥远,我们都能赶上。那时候我们的电力充足,钢产量也会更充足,造船修铁路都没问题,什么弗朗基人还有倭寇,我们都荡平他们。”
过完春节,陈玉峰和欧阳鹤两人就给李菁下了一个命令,让他们派人化妆到进出陕西的武关、大散关进行实地侦察。武关、大散关是陕西穿越秦岭的两个关口,也是大批人马进出陕西唯一两条通道,通过秦岭的还有三条非常难行的只有人可以勉强攀越通道,没有办法作为军事用途。
陈玉峰和欧阳鹤都知道这两个通道,但是这两个通道的情形如何,也都是听说和看记载的资料。究竟如何,必须派人实地考察一下才行。
张知木也非常赞同陈玉峰和欧阳鹤的想法。窑岗的战略是,不但要占领陕西,还要放走李自成,而且还要让李自成保留一定的实力。因为还需要李自成去占领明朝其他的地方,替窑岗人开路。这就需要掌握好这两个通道的实际情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