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怒杀官军 皇上灭火-《改变》
第(2/3)页
“这可有点麻烦了。终究是五百多官军啊?”阎兴有些担心的说。
“嗨!没啥了不起的,我们反正也是惹上朝廷了,事情怎么样,也不在多不多杀这五百官军。”欧阳鹤说,“我看通过这件事儿也给山西其他地方的朝廷的官员们看看,让他们知道啥事儿该做,啥事儿不该做。”
张知木苦笑了一下说:“我们还是赶紧灭火。我马上给皇上写一封信,把事情经过说一下。”
“张总,这件事儿,其他的都是小事儿,杀了这五百官军是主事儿。我们就说他们三司的官员纠集太原当地杂人,一起上街闹事儿,同时派五百官军硬闯太原城,所以才酿成这件事儿。是他们挑衅在先,我们是被迫采取的无奈之举。”欧阳鹤想的周到,“还有我们在太原杀的人,都是太原城里他们纠集的杂人,我们采取了极大的忍耐态度,朝廷派来的人官员我们没杀。”
“我想,这件事儿我们处理好了不会有啥大的影响。朝廷想和我们翻脸也是有心无力,说不定皇上还会借此机会,打压一下那些文臣们的气焰。”张知木说,“不过,我们必须尽快的让这件事儿过去。我们马上就开动宣传机器,在报纸和广播上进行宣传。这件事儿我们要主动的宣传出去。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儿,但是并不怕发生这样的事儿。”
张知木知道,现在才是掌握的话语权发挥威力的时候。
“呵呵!”欧阳鹤笑着说:“现在我们说的就是事实的真相。”
“这就是话语权!”张知木说。
听了张知木说出了“话语权”几个字,大家都是一愣,他们都立刻对窑岗人的报纸和广播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事情大家都明白,可是张知木“话语权”三个字,就让事情一下子清晰了。大家对报纸和广播的认识也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崇祯皇上是知道这三司的官员要回到太原来的。这都是那些文臣们力主这样做的,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既然山西还是大明朝的,朝廷就不能不派命官。
崇祯皇上还真的没法拒绝的,因为大臣们理由想的很周全,估计连皇上的想说不满意见,他们也会早就想好了应对的说辞。崇祯皇上心说,你们就派去吧。窑岗人不让你们收银子派劳务,看你们怎么去当这个官儿。不过,皇上说:“我们刚刚派人去窑岗筹借粮饷银子。等我们的银子借回来,我们再派人去吧。”
大臣们是满口答应,可是他们出了宫就商议,决定立刻派人去上任。因为他们就是想把这件事儿和朝廷借银子的事儿搅在一起。他们的想法是把皇上借银子的搅黄了,看皇上还和窑岗人一心不。搅不黄大家的俸禄就一个子不少,也挺好。不过借这件事儿,把人派回山西去,利用窑岗人不想和朝廷翻脸不敢采取强硬措施这一点,或许能把山西一部分权利夺回来。如果窑岗人顾忌和朝廷的关系,这次能得手,就可以进一步争取更多的权利。据说山西在窑岗人大力扶持下,情况非常好,很快的就是一块肥肉,能拿回来,皇上也会高兴的。就是达不到目的,也损失不了啥。别看这些文臣们干正经事没啥本事,可是搞这些小动作还是非常在行的。
可是这些文臣们低估了窑岗人的智慧,也低估了窑岗的决心和能力。没想到窑岗人真的敢大开杀戒,而且是一出手就杀了五百官军,还把都指挥使给下到了大牢。
大臣们得到消息的时候,张知木的书信也送到了崇祯皇上的手里。崇祯皇上看完了翻译出来的密信,了解了情况之后,气的浑身乱颤。他知道这明显的是文臣们想给自己捣乱,想破坏自己和窑岗人的关系。窑岗人是自己和这些大臣们对抗的一个很重的一个砝码,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算计的很清,窑岗人忍了,他们就派人回山西成功了。窑岗人不忍,就要采取行动,这样就可以破坏窑岗人和朝廷的关系。崇祯皇上判断,那些大臣们现在一定是就哪里密谋,很快就会来发难,要求治窑岗人谋反之罪。崇祯皇上鼻子“哼”了一声,已经想好应对的办法。对付他们崇祯皇上也算有经验了。可是崇祯皇上心里没放下的是,张知木在信里面,一个字没提银子的事儿。没有银子真的不好办,边关没有军饷粮草不行,就是马上要来找事儿的文臣们,没有俸禄也不干。“唉!”崇祯皇上心里很纠结,命令人再给李公公飞鸽传书,让他去催催窑岗的张东家。不过崇祯皇上也知道,眼前的这件事儿不处理完了,借银子的事儿是没戏的。现在崇祯皇上反倒盼着那些文臣早点来呢。
不过,大臣没有提前过来,早朝的时候,他们一起发难了。
大臣们别的不说,上奏说,窑岗人已经杀了五百官军,还把朝廷命官都指挥使下到了大牢里面。窑岗人这是谋反。
崇祯皇上心里早就有数,问道:“各位爱卿!你们说窑岗人谋反了,那么该当何罪啊?应该怎么办,你们有什么想法?”
“皇上,谋反之罪,按律该灭九族!”有人应声说。
“你们谁去办这件事儿啊?”崇祯皇上故意问,他知道这人没有人有胆子办这件事儿。
这些文臣们早就想好了应对的事儿。一位文臣说:“皇上,我们在山西还有宁武关的周遇吉、大同的姜镶两位总兵,他们加一起还有十几万人马,朝廷养着他们,就让他们去捉拿窑岗的反贼吧。”
“哼!十几万人能打过窑岗人吗?”崇祯皇上瞪了这位大臣一眼问。
“这这,”这位大臣结结巴巴说,“十几万人马,应该能对付得了窑岗人。”
这位大臣回答完,他们一起的同党都气的鼻子冒烟。心说你这个蠢蛋,答不上来就别说话了。窑岗人刚刚打跑了李自成百万大军,出关几个人就打败了满蒙联军。你说十几万官军就能打败窑岗人,这不是说胡话吗。弄的别人都没法说话了。
崇祯皇上听完这位的蠢话,气的心里都发笑,但是他没有再说这件事儿,说道:“今天有两件事儿要和各位爱卿商议,一件事儿就是窑岗这件事儿,还有就是太常库已经空空的,边关的粮饷已经拖欠的太多了。各位爱卿都是朝廷的栋梁,就拿出来个主意来吧。”
这时候,这些文臣们明白了,皇上是以进为退。他们明白,要是和窑岗人闹翻,银子解决不了。可是今天要是不借机会斩断皇上和窑岗人关系,以后就更没机会了。皇上有窑岗人做靠山,底气就更足了。一时间这些文臣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了,都冷在这里不说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