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扩军计划 工作队收兵-《改变》
第(2/3)页
步兵扩编至十六个步兵师,四个军,每个军四个师;骑兵扩编至六个骑兵师,两个军,每个军三个师。
刘云任陆军司令,兼任步兵司令;柳成潢任陆军副司令,兼任骑兵司令;李威人陆军副司令,兼任炮兵和工兵司令;李菁任陆军司令,兼任特种兵司令。
因为虽然打下了陕西以后,布置在黄河沿线的四个师可以解放出来,但是需要扩大对西面北面、南面的防守力量,而且大军出征后,山西的防守兵力还要增加,以防后背被袭。虽然山西的太行八径窑岗人没有占领,取得了崇祯皇上的信任,但是也留下隐患,外部力量很容易从这些通路进入山西。
为稳妥起见,还需要留下一个军守卫作为以窑岗为中心防卫力量,窑岗留下两个师,杀胡口和关外留两个步兵师和两个骑兵师。黄河北岸和潼关、以及洪泽湖、武泯湖是一个军,腾出来两个军和四个骑兵师出征。有必要的话留守的两个军可以抽出来一半力量出征支援,那时候就要组织民兵进行训练,以备防守之用。
关于扩军备战的事儿,张知木还是不用操太多心的,可是对于窑岗派下去的庞大的工作队效果如何,心里还是没有底儿。这些事情对于窑岗人来说也是一个大考,你认为原来的制度不合理,那需要拿出来更合理的制度。可是现在窑岗并没有取得全国政权,如果现在拿出来太激进的政策,会激起有些力量坚决反抗。因此还需要稳妥一些,但是任何改革都会侵害一些人的利益,太手软也不行。
其实明朝设计的性制度还是有他合理性的一面。大明朝把全国划分为两京、十三司一共十五个二级行政单位。两京是两京是京师(即北直隶)和南京(即南直隶);十三布政使司简称十三司,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
为防止地方权力集中,地方上设置的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三分各省军政司法权力。但是之后又逐渐被巡抚制度接掌,巡抚常常成为各省权力统一的最高长官。
这三司的权利又经常和各地藩王的全力重叠,时常弄的非常混乱。
窑岗人的选举工作只能是从村镇一级的选举开始,村镇完了,又进行县州一级的选举。州县不但要选举行政长官,还要选举参议员。现在县州一级设,行政、参议会、司法三个机构。
工作队的工作主要是向民众宣传选举的好处,让他们知道这样才能选出来他们自己喜欢的官员。还有一个工作就是打击那些贿选、威胁选举的事情。
由于窑岗人一直以来在山西百姓的心理早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们在大灾之年,捐赠粮食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山西人。现在又派人帮着他们恢复生产,派来的官员不收钱粮还帮助困难人家,送种子,送牲口。所以窑岗人的工作队到各地后,还是非常受欢迎的。
他们也打击了一些在选举中贿选、威胁选举的人,这些事情也都在报纸上登出来了,对推进选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直到秋天,整个山西迎来了多年不见的一个丰收年。除了沁水那边的没完成任务外,各地的工作队基本上完成了他们的任务,纷纷的撤回窑岗来。
沁水那边,是由邱老东家亲自带队过去的。他老人家也跟着做很多工作,好的赖的都说了。有些人就是听不进去,他们认为那里就是他们的天下,别人谁插手也不行。有些已经被邱老东家说通的了也都变卦了。
这让张知木想起了,前世时阿拉伯世界不少部族首领不服从政府的那种状态。
不过,张知木说:“邱老东家您不用泄气,最次经过我们几个月的工作,那里的百姓都知道了我们的主张,这些主张对他们是有好处的,但是他们害怕那些庄主们,不敢吱声。等我们腾出手来收拾他们的时候,那些百姓不会为他们卖命的。”
“嗨!我是该说的都说了,他们就是听不进去也没办法。”邱老东家很无奈。
“给脸不要脸,我们就不用给他们脸了。”陈玉峰说:“等我们收拾完陕西之后,我们收拾完沁水这些不要脸的东西,我们才能向南发展。”
“我看我们就在河套那边划一块地方,把他们都迁到那去。然后把他们那些城堡都拆了,建设公用设施。在新移民过去一些人。”欧阳鹤说:“绝对不能让他们再回去。对他们我们就要突然行动,一下子就解决他们。不等其他的村寨反应过来,就一个个解决他们。”
“我看行!”阎伯驹说:“我现在发现,他们好像以为我们不敢动他们是的,越是好好的跟他们说,他们越觉得没有啥,以为我们说说就完了。我看我们需要给他们来点儿真格的。我们行动前就准备好车马,突然围住他们的城堡,反抗的杀,活捉的绑上连夜送走流放。”
李岩说:“我们的工作队虽然是到各州县配合官员做工作去了,但是我们觉得对我们参加工作队人员也是一种锻炼。以前大家没想太多的事儿,这次下去以后,也都有时间想了。好多人跟我说,下来以后才知道我们窑岗真是一个不得了的地方,我们自己在窑岗呆长了,都已经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啥样了,觉得在窑岗过着舒服日子,觉得天经地义的。工作队员教育别人的时候对自己也是个很好的教育。”
阎兴也说:“做这样的工作是太锻炼人了。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能遇到。”
工作队都撤回来后,张知木就把窑岗的几大巨头,都召集在一起开了一个会。主要的是向他们介绍了,窑岗现在就要进入西征准备阶段和制定的扩军计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