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研制示波器 陈玉峰归来-《改变》
第(2/3)页
除灯丝外,其余电极的结构都为金属圆筒,并且它们的轴心都保持在同一轴线上。阴极被加热后,可沿轴向发射电子;控制极相对阴极来说是负电位,改变电位可以改变通过控制极小孔的电子数目,也就是控制荧光屏上光点的亮度。在偏转系统和荧光屏之间还有一个后加速电极A3。
第一阳极对阴极而言加有约几百伏的正电压。在第二阳极上加有一个比第一阳极更高的正电压。穿过控制极小孔的电子束,在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高电位的作用下,得到加速,向荧光屏方向作高速运动。由于电荷的同性相斥,电子束会逐渐散开。通过第一阳极、第二阳极之间电场的聚焦作用,使电子重新聚集起来并交汇于一点。适当控制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之间电位差的大小,便能使焦点刚好落在荧光屏上,显现一个光亮细小的圆点。改变第一阳极和第二阳极之间的电位差,可起调节光点聚焦的作用,这就是示波器的‘聚焦’和‘辅助聚焦’调节的原理。第三阳极是示波管锥体内部涂上一层石墨形成的,通常加有很高的电压,我们这次就要加到一万伏。后面我们会研究用一个震荡器产生高压的电路。”
由于扬昌的人都是从研制电子管儿干起来的,他们对电子管电极之类的东西不陌生,对电子束和电子束偏转也不陌生。讲完这部分课程,张知木觉得效果比自己想象的要好一些。就是前世的学生学这样的课程也不一定接受的比他们快。因为前世的学生们很少能接触到电子管儿。
接着张知木又给扬昌他们讲了X、Y方向的偏转系统。
偏转系统由两对相互垂直的平行金属板组成,分别称为水平偏转板和垂直偏转板。分别控制电子束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控制他们的电压就可以控制电子束的扫描方向。
荧光屏位于示波管的终端,它的作用是将偏转后的电子束显示出来,以便观察。在示波器的荧光屏内壁涂有一层发光物质,因而,荧光屏上受到高速电子冲击的地点就显现出荧光。现在只能利用氧化锌荧光粉涂在荧光屏上,当然现在屏幕上发出来的光线是绿色的。
之后张知木,又花了几天时间,给扬昌他们讲了垂直和水平放大电路、扫描与同步电路、电源供给电路,以及波形显示的基本原理。
这次课程讲完了,张知木对课程的效果非常满意。扬昌他们的反应相当的好。从他们问出来的问题,张知木就知道他们已经把原理基本上弄明白了。其实他们问的许多问题,张知木已经解释不了。剩下的事儿,就需要扬昌他们一点点儿攻关了。
扬昌对张知木说:“张总,我们争取在一年之内把这示波器搞出来。好的是,研制示波器用的所有东西我们都能自己搞到。不用去求人。这样就能省不少精力和时间。”
张知木对扬昌说:“也千万别耽误你们的正常生产。”
扬昌突然问张知木:“我们可不可以搞一个短波的广播电台?我们的中波广播,只有在窑岗附近的收音机能听到广播,现在好不容易太原也能听到了。如果我们用短波广播,那么不管多远都能听见广播。当然白天的效果要差一点儿。可是覆盖面可就大去了。我们的收音机的市场也就不知道能大多少倍。”
“可以啊!这样吧,我们就定一下,把九兆到十二兆的频率作为我们的短波广播频率。你们也可以生产双波段的收音机。你们可以把我的广播电台的节目用中波和短波两个频点同时播出,以后我们还可以办成两个电台。”张知木非常肯定扬昌的想法。为啥把广播的频点定在九到十二兆,就是因为这个频段的短波白天夜晚效果都不错。
张知木对扬昌能动脑子的事儿也很高兴,要是大家都象扬昌他们一样能动脑子的话。窑岗发展的还会更快一些。但愿那些窑岗学院的学生几年以后能有几个露锋芒的。
陈玉峰和欧阳鹤是在姜镶和代王到窑岗之前赶回来的。
这次杨靖和秦鹏一起跟着陈玉峰他们一起回来了。这次出关杨靖基本上没参加啥大的仗,只是护着粮草,虽然很郁闷,但是他知道,这样的仗实在不需要太多的人参战。可是粮草的事儿实在是太大了,几万人要是没了粮草仗不用打,饿也饿完了。
陈玉峰和欧阳鹤回来后,详细的给张知木介绍了这次出关作战的经过。又把他们垦田的事儿说了一下。
河套地区原本就有很多前人开垦的耕地,但是这里几百年来,北方游牧民族和南方农耕民族一直在这里拉锯征战,致使这里的人口剧减。许多耕地也就都撂荒了。
陈玉峰和欧阳鹤等人到了包头之后,经过仔细的探查。他们决定依托包头和东胜州这两处城池,在黄河沿岸建立垦荒点儿。首要的问题是加固黄河堤坝,以免水大的时候遭受水灾。其次是疏通原来的河渠,黄河岸边有大片的撂荒地,只要通上黄河水,用牲口把地深翻一遍,不用施肥就是好地。
陈玉峰他们把移民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筑堤防洪、疏通水渠、深翻土地;一部分修复砖瓦窑,修建垦荒居住点儿。好在现在缴获了大批蒙古人的牛皮帐篷。可以在工地附近就近搭建帐篷就行。这些移民们最感谢的还是窑岗人想得周到,给他们都配上蚊帐,不然这里的蚊子就不是人能忍受的。
移民们在这里按部就班的工作,一个个积极性不是一般的高,他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马,虽然现在还只能用来开荒耕地。可是以后地开出来了,他们都会分到耕地,那时候自己就有牲口种地了。未来对他们来说不是一般的美好,而且是已经握在手里了。自己从两手空空到口袋里面揣着银子还有自己的马,这好事儿,睡梦中都能高兴醒了。原来到这里最担心的是,害怕那些野蛮的蒙古人,现在看来根本不禁窑岗人打。早就跑得远远的了。
提到这些,陈玉峰露出平时难得一见的笑脸说:“好多地,今年翻完就可以种上菜。当年的菜不用担心了。明年就会有很多地可以正式播种粮食。我们这一次出关怎么算都合适,那里还可以安排几十万人。有了那个后盾,我们粮食、战马不愁了。”
“那里是最好的牧场,我们还到了乌梁素海去看看,那里真是浩渺无边啊!芦苇荡也望不到边。以后,我们可以组织一个船队在那捕鱼。”欧阳鹤说。
“芦苇可是宝贝,我们以后可以在包头建设一个大型造纸厂,就用那里的芦苇造纸。芦苇还有一个好处,今年割了明年还长。”张知木说:“我们准备在窑岗这边建一个用木才造纸的厂子。我们在包头要是再能有一个造纸厂,那么我们的纸就足够整个大明朝用的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