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歼灭伏兵 会左良玉-《改变》
第(3/3)页
这个千户也保证,一定把他们的都拿下。
来到了景德镇,这个千户就根据密探的报告,到客店把李茂的人先捉了起来。一问,确实窑岗的船队还会再回来。他们就把军队安排在景德镇等着,派人在码头上监视着。他们的想法是等船一靠岸,就冲上去,把船和人都拿下。这个千户对自己的这一千能打恶仗的精兵还是很有信心的。
等了几天之后,码头上负责监视的人,听到了“轰轰”的蒸汽船声音,就马上报告了千户。千户立刻派兵到码头周围隐蔽起来了,码头上的工人和客商都吓得跑得没影了。这千户一看这样不行,就派几个人换上衣服扮作工人在深水码头上假装工作。可是这些人看到窑岗的船荷枪实弹的靠上码头了,他们有的人就有些害怕了。结果有个人实在挺不住了,拿出来藏好的兵刃就跑,另几个人也只好跟着跑了。远处看着的千户吓出了一身冷汗,他害怕窑岗的船跑了。
让他没想到的是,窑岗的船不但没有跑的意思,还稳稳的靠上码头。可是另一艘船没靠过来,千户一想,如果这靠岸的这艘船要是的人要是上岸了,立刻会发现埋伏的军兵。不如趁他们没准备捉到一艘船就算一艘船吧。所以他命令士兵冲上去。
没想到突然头上落下来一批炮弹,这些士兵虽然勇敢,可是哪里经过这样的炮弹洗礼,第一次进攻就稀里糊涂的被炸了回来。可是,让这千户没想到的是窑岗人的船没有一点儿要跑的意思。他知道必须让士兵们冲近那艘船,让他们顾忌自己的船才不敢开炮,他组织冲锋的时候,告诉士兵们必须尽快的靠近那艘战船才能躲过炮弹的轰击。可是死伤无数后,又退回来。这时这位千户知道今天的事儿要不好。等他最后一次组织冲锋的时候,第二艘船也靠上岸了。这位千户明白了,人家根本就没把自己的这点人当回事儿,更没有要跑的意思。好在这次进攻人家没再开炮。可是等自己的士兵冲上去,这位千户又明白了,人家的火枪和**更是可怕。等自己的人再次支持不住时,这位千户知道自己的大限到了。今天就是不被人打死,回去也会被杀头。所以他面对追上来的窑岗火枪兵的时候,没有投降,就被窑岗火枪兵毫不客气的用霰弹打个千疮百孔。
景德镇知县效率还很高,马上就安排人收殓码头上的尸体,由于天热,不尽快的处理很容易的引起瘟疫。清理完尸体之后整个码头都用清水冲洗了一遍。尽管这样,景德镇胆小的人好长时间都不敢到码头上去,因为码头上的那天一战,尸体实在是太多了。这让人们再口耳一传,就更不得了了。
安排好景德镇的事儿,知县没有停留,穆义派船就送他去九江了。
李茂他们又等了一天多,才等到去大庾搞钨矿石的人。由于上一次就跟大庾的百姓说好了,以后还会来收石头,大庾的百姓是家家都堆满了窑岗人要的那种石头,这次李茂的人一共收了一千五百多石矿石。由于矿石非常重,这么多矿石,那里又只能走小船,所以矿石是每天都是不断的有人送过来。
钨矿石刚到,知县大人也回来了。他也带回来一封左良玉的书信,大意是如果想休战,就请李茂前去九江商谈。
李茂说:“我就等他这句话呢”
穆义说:“左良玉竟然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和我们作战,要是去了,这老东西一定会拿你出气,到时候我们这点儿人没有办法救你出来。我看我们还是回封信得啦,犯不上去冒险。”
李茂说:“他不请我,我都想去会会他,这次我正好去见见他。估计我能全身而退,因为他还没有下决心和朝廷决裂,另外我们窑岗人也不是没有力量对付他,我晾他也不敢对我下手,和我们窑岗彻底为敌。这样做他们得不偿失,我想他们也能算明白这个帐。”
其实景德镇知县送去的这封信,还是让左良玉和他的将领们很是大吃一惊的。首先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那一千精兵怎么就能那么快的被两条船上的人给打败了。那两条船最多也就是两三百人到头了,自己的那可是一些百战精兵啊。要说水上不行,可是路上捉他们应该手拿把掐的事儿,怎么会被他们灭了呢?
等冷静了一些,他的一个部下说:“大人,这个李茂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我们和他们这么打下去,真的没有道理。我们到底是为啥呢?为了出一口气,那就更不应该了。朝廷知道了还会对我们有微词。”
“老子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老子佣兵十几万,还有受一个商人欺负,真是天大的笑话。”左良玉忿忿地说。
另一位谋士说:“哎呀,大人呐!你还真的以为窑岗这些人是商人吗?我劝大人息怒,好好的想一想。他们窑岗人的实力绝对不可轻估。他们的力量是没有露出来,窑岗的张知木不久就会露出他的真容。我想不管是李自成和张献忠都不一定会是他的对手。只是他和皇上关系不一般,中书省总兵去告他谋反,结果被皇上给杀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说情的,你说怪不怪。再说了,我们真的惹翻他们,我们也没好日子过。李自成的水军,把大明朝的水军都打跑了,可是真的一个晚上就被窑岗人给灭了。窑岗人不同意,李自成到现在也拿不下潼关。这些人不可小觑。”
左良玉性暴如火,把手里的杯子一摔,说:“难道老子还怕他们不成?给那个李茂回信儿,告诉他,想罢兵就到九江来见老子。”
就这样景德镇知县带着左良玉回信儿回来了。其实说是左良玉的回信儿,也是别人写的左良玉说的。因为左良玉不识字。
左良玉这个人在明末历史上算得上是个人物,没有左良玉好多历史事件都接续不上。
左良玉出生在山东临清,从小父母双亡,由叔叔抚养成人,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过人,乡邻都称之为红脸大汉。虽未曾上学,但聪颖过人,自幼习学武艺,尤善弓射,娴熟左右开弓。
左良玉从军后更有用武之地,加上他多智多谋,很快晋升为辽东车右营都司。明崇祯元年(1628年),宁远兵变时受牵连被撤职,以后又复官至游击。可是当时有兵无饷,少不得常干没本钱的买卖。有一次抢了一大票,没想到竟是运到锦州的饷银,论罪当斩。可是同案犯丘姓哥们儿很够义气,独自自己把罪都揽了,左良玉得以不死。后来因为陕西、河南、河北一带的农民起义军闹得厉害,朝庭调兵遣将去镇压,左良玉被调往前线。在陕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屡次交战中各有胜负,督军杨嗣昌推荐左良玉有大将之才,因此左良玉被封为“平贼”将军。
后来左良玉与李自成、张献忠作战也是各有胜负。崇祯十五年(1642年),朝廷派侯恂作为督师发帑五十万犒赏左良玉所属部下,左良玉与李自成会战于朱仙镇,这次左良玉大败,损失惨重,退至襄阳。开封再战,左良玉不敢前去迎战。李自成接着攻打襄阳,这时左良玉渐渐病了,撤兵至武昌,左良玉向楚王要兵员、要粮饷,均没得到补给,左良玉一怒之下纵兵抢掠了武昌城,就连包括漕粮盐船在内也没放过。然后带兵扬长而去,后来才占据了九江。
所以说,有啥样的将领就有啥样的兵。李自成和张献忠只是抢劫那些地主大户,可是左良玉的军队不管是啥人一律劫掠。
对左良玉,李茂是知道的。可是李茂认为,自己有办法说服左良玉和窑岗人合作。只要左良玉不和窑岗人做对。窑岗的商路就可以扩展到长江大部分沿岸。通过经济慢慢的渗透,就会把影响扩展到这里。当然见左良玉这样的人,有很大的危险,因为之前,两家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了。死伤了不少人,不过这个风险值得一冒。
因为从大庾过来的货物直接就从小船装到大船上,李茂就留下一艘船,让穆义在景德镇装货物。告诉穆义说:“如果我真的回不来了,千万别管我,直接带着战船走。”
安排好景德镇的事儿,李茂让另一艘战船送自己到鄱阳湖口,然后他自己换上一艘小船,带着两个随从直奔九江。
------------------
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南宋记忆》进展。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