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战争准备 建设继续-《改变》


    第(2/3)页

    李治手里一举一摞纸,说:“**通过二号发回来一份密写情报。**已经是是一位骠骑军的小队长,虎威镖局的那几位师兄弟也都联系上。**把陈叔和刘云的信儿带到后,都答应有机会就带兵归降回来,他们正努力的掌握自己的军队。他们有些人已经是李自成那边不小的官了。不过尽管李自成对军队控制很严,外界消息很少能传到军队中去。但是他们还是能得到窑岗的一些消息。柳俊他们也有意的悄悄地在军中宣传窑岗的情况。”

    张知木忍不住拍手说:“好,看来我们这步先手下的太好了。你回信儿,告诉他们隐蔽最重要。注意千万不要暴露自己,等待时机再动。”

    李治说:“是,我回信儿就这样告诉他们。**传回来的信儿说,李自成他们已经知道孙传庭要进攻他们,他们的军队还是很慌乱的。正全力准备和孙传庭打仗。还有,据说《窑岗周报》每期已发行后,用不了多久李自成就能得到一份儿。”

    张知木对李治一笑说:“这又给你提供了一个线索,好好地用一下吧。看来窑岗还有李自成的人,而且应该是一条大鱼,不然他不会这么快就有《窑岗周报》。”

    李治点头说:“是个好事消息,有一点儿线索就好办了。另外还有,杀胡口守备王世昌给我们搞的《大明混一图图》和《大明全疆驻防图》,北京的情报点儿已经送回来了,我已经送到陈叔的指挥中心了。”

    张知木说:“太好了,看来喜事不断啊。回来的人没说王世昌现在怎么样了?”

    李治说:“王守备现在还没有实职。可是他带话说,现在北京城内,对窑岗人议论很多。有不少人在说,窑岗人将来一定会谋反。还有朝内的大臣们,有人要上奏皇上,想让皇上向窑岗人借银子。王守备让您早作准备。”

    张知木听了这话,苦笑一声,说:“看来王世昌还是没有弄到一个合适的职位,不过要是皇上真来借银子,还要好好的考虑一下再说。”

    张知木突然想到,李治还没时间回衡水接家人,“哎呀,忘了一件大事儿,你还没时间回家接你的家人呢。既然答应人家,就要守信用。陆先生最近有商队要去中书省,你就跟着回家一趟,把家人接过来吧。”

    李治也是苦笑一声,说:“你看我现在有时间回去吗?不如我带一封信儿,让他们跟着商队过来吧。”

    张知木说:“不妥,现在这乱世,你的家人不可能跟着不认识的人走。不如让李菁跟着跑一趟吧,你的家人认识他。”

    李治说:“让李治为我的家人跑一趟合适吗?”

    “有啥不合适的,这事儿就这样定了。”张知木说。

    送走了李治,张知木赶紧让李云鹤进来。他想还是尽快的把自动步枪生产出来吧,有了这武器就啥也不怕了。

    张知木对李云鹤说:“你也知道了,我们的锰钢里面加了一点儿钨之后,制作车刀硬度都提高不少。那么我们用它***管儿就很困难了。”

    李云鹤也一直发愁这事儿,试了好多办法,都加工不动这种材料,他说:“到现在为止我就没找到能加工动他的材料。”

    张知木说:“我跟你说过,加工这东西要用硬质合金才行。”

    “硬质合金?我一直等你制作硬质合金,这不是等到现在。”李云鹤无奈的说。

    张知木没理李云鹤的不满,说:“硬质合金,我们就是用金属钴做粘结剂,用粉末冶金的办法和碳化钨粉制作成合金,直接制作出来我们需要的工具。”

    李云鹤说:“这些你都说过,我也知道。可是关键是怎么生产碳化钨。用钨粉和碳粉一加热,碳就变成二氧化碳了。”

    张知木笑着说:“这就是我为啥,一直没做这东西的原因。我们要想不让碳粉变成二氧化碳,就要隔绝空气。也就是说要在真空炉里加热钨粉和碳粉。”

    李云鹤更糊涂了,问:“没有空气啥炉子能着啊?”

    “我们可一个碳电极通电,这个碳电极就是一个电阻,他通电后会被加热变红。我们把钨粉和碳粉放装一个石墨坩埚里,放到石墨电极上在真空里加热之后,钨粉就碳化成了碳化钨了。然后研磨成碳化钨粉就行了。”张知木说到。

    李云鹤长叹一声,说:“天哪,首先还要做一台真空泵才行。这个正空炉子就要费一点事儿。”

    张知木接着说:“下面就是要把金属钴粉和钨粉在酒精里面用球磨机共同研磨,然后蒸干过筛子。掺进一点石腊再干燥,制成粉粒,装在金属模具里压制成型后,再进烧结炉在氢气氛围里用加热到八百度,并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冷却下来,这样就能得到我们需要的硬质合金材料。不过这样的硬质合金材料以我们现有的条件是不能加工的。所以不管我们需要啥形状,都要事先用模具做好。难度就在于烧结的时候,这种压制成型的材料会收缩,要计算好收缩量,很不容易。我给你讲的都是原理,这些工艺你们要组织人多做实验,慢慢的就会掌握这些东西。我的要求是,一个是要用硬质合金制作出来钻头,我要用硬合金钻头在锰钢上钻出来枪管儿。还要制作出来一个拉膛线的模具。我们现在冲枪管是直接冲出来一个圆筒,这回我们***管儿的时候,要留一点余量,然后用模具直接连同膛线和枪管一起拉出来。我们的枪管儿口径是五点八毫米,膛线是四根、缠度是二百四十四毫米,膛线深度为0.2毫米。因为我们子弹实际口径是5.8+0.12毫米。”

    听完张知木的的话,做完笔记的李云鹤有些晕,不过有一件事儿他还是很清醒,他问:“你钻枪管儿以后,是直接用模具拉膛线,还是烧热了再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