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运输公司-《改变》


    第(2/3)页

    等李治把这些内容一念完,陆成祥那张圆圆的白脸兴奋地有些发红,瞪着一双圆眼睛,手比划着说:“这是天下最好的买卖。很快,山西人就会把窑岗挤满。我们就大把的收银子吧。”

    阎伯驹捻着他那撮山羊胡子说:“山西人都想出去做生意,死在外面的太多了。特别是那些挣点儿银子在路上被劫的死得更不在少数。我们做这个生意,能少死不少人。这银子挣了,还积一份大德。”

    张知木心里更是看好这份生意。心想等我们再发展一下,就可以在这几个地方办一个票号了。这样,窑岗很快就会是一个人员集散的地方,这里也很快就会繁荣起来。前世的经验告诉他,以后这里沿街的地皮会非常值钱,就对陆成祥说:“陆先生,你争取把从这到秀容的这条路两边的地都买下来。”

    陆成祥一听圆眼睛更圆了,问:“你是说从这到秀容路两边的地都买下来?”

    张知木点点头,“没错,能买下来就都买下来。以后这路的两边全部会变成店铺。”

    陈玉锋说:“到秀容可是八里地啊!”

    “你们还记得淮安运河两边都多少酒楼吗?”张知木问。“那是望不到边的,我想运河两岸那些酒楼最少能排出二三十里去。以后,我们这里会是山西乃至全大明朝的的一个商品集散地。这条路两边的店铺会从秀容和窑岗两边开始伸展,一直会连在一起。”

    提到秀容,陈玉锋想起了那里的灾民,“今年又是个旱蝗靓灾年。灾民会越来越多,千万别都引到窑岗来。不用说多,就是来个一两万就够我们呛。这些人饿极了啥事儿都干得出来。”

    徐嫂说:“饿极了的滋味儿,我是知道。能杀人换口饭吃,再去死都能干。”

    陆成祥说:“我们千万不能在这开口给灾民饭吃。那一下子就会引来无数的人。”

    张知木叹口气说:“是啊,我们的船还是太小。一下子救太多的人,会一个也救不了,连我们也会陪葬进去。可是那些灾民我们又不能看着不管。”

    阎伯驹立这小眼睛说:“我们在秀容放了不少粮食,秀容的粮价全山西最低。所以灾民来的会最多。都以为这里有粮食。”

    黄玉坤叹了口气说:“挨饿谁也没办法,到时候灾民来了会啥也不顾的。不如我们捐点儿粮食给秀容知县,让他出面在秀容开个粥棚。”

    陈玉锋说:“这是个好办法。”

    张知木沉思了一会,他想到了前世的以工代赈,说:“黄总的主意是个好办法。既可以帮助灾民又不会把灾民都引到窑岗来。但是我现在到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大家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张知木身上。张知木说:“我们一直要搞运输,可是这条路,我们走过,好多地方很不好走。尤其是牛头上现在正准备开采煤碳。也是考虑运输问题,才没敢大干。而我们冶厂需要很多煤炭。我们窑岗刚以后也会需要很多煤炭。”

    李栋插话说:“我们冶厂每天进出的运输压力是很大。这煤炭每天的消耗量就不少。”

    张知木果断地说:“干脆我们就把路修了。从这些灾民挑出能干活的,每天管吃住,再给半斤粮食。我想能救活很多人。我们的路也修好了。”

    卢炳义说:“这样的话,我们每用一个劳力,就等于救活一家人。好事儿。”

    “对就这么干。可是招人时,千万别在窑岗招。就在秀容招完,再带到工地。否则的话,我们窑岗就不得安生了。”陆成祥说。

    陈玉锋说:“我们也不能把路直接修道牛头山,这样官府知道了,会给我们惹来麻烦。我们就沿着官道修,牛头山到官道的路让牛头山自己修。这样我们就不受牵连了。”

    李云鹤说:“如果路修平了。我们的马车能跑起来,那运客人的速度就快多了。客人也能少遭罪。”

    最后决定,修路这些事儿等张知木北上回来就开始,这次北上,卢炳义的两个弟子带着几个人一起同行,先把路的大概情况了解一下。回来时再边设计边修路。到时候卢炳义会亲临指导。

    看着会议开的差不多了,陆成祥说:“张总啊,我们的小学教室现在就可以用了。中学那边的教室,在等教室里的白灰干几天,也就可以用了。我们可不可以用中学的教室上上课。”

    “当然可以。现在的中学还不可能有学生。就是要用来给工人上文化补习课用的,你们用有啥不可以的。”张知木答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