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潼关-《改变》


    第(2/3)页

    伙计掌柜的是热情相迎。张知木先到后面两个大院,看了一看两个高墙大院,院子不小,放进七百多匹马、和货物,还有富余。

    伙计们都帮着把马拴好了,又每人都分配了房间,洗漱完毕。大家一起来到饭厅。张知木让大家都少喝一点酒。阎伯驹说:“知木啊,在船上我可憋坏了,再不喝酒,我怕就把酒味儿忘了!”

    张知木一边喝酒,就把见守备宁德的事,和大家说了。李茂说:“这潼关以后有守备这关系,办事就方便多了。这是南北东西的要道,我们会常走的。”

    杨玉琳在旁边,说:“哥,你把说给守备的故事,讲给大家伙听呗,像说书一样,多热闹。”

    张知木嘿嘿一笑,说:“那叫随机应变。”

    杨玉琳又绘声绘色地把张知木的一套说辞,学了一遍。大家都哈哈大笑,说张知木是天才。酒后,张知木陈玉锋等人,又来到街上。虽然是晚上,但到处红灯高挂,潼关内外,真是个热闹的地方。酒楼、店铺林立,也是个商贾云集之地。

    张知木对陆成祥说:“明天先了解一下行情,同时替我了解两件事。第一,这地方哪里有金矿,金矿的规模多大;第二,要找到石墨,看品质如何,哪里出产。”因为,张知木知道前世这潼关县是全国第三大产金县,而且这里产的石墨的品质不错。第二天,张知木不想去市场了,就交给陆成祥他们,自己和陈玉锋、杨玉琳逛风景去了。

    三人轻骑,打马先来到著名的风陵晓渡,看到南来北往的客商都熙熙攘攘地聚集在渡口前,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张知木诗兴大发,把清代诗人淡文远的《风陵晓渡》提前吟诵出来:

    洪波一片接天明,

    几叶扁舟渡晓晴。

    秦晋漫云南北限,

    此陵自古达潼城。

    那陈玉锋也是识几个字的人,杨玉琳更不用说了,从小家里就请来私塾先生,教姐弟两读书写字。都对张知木赞叹不已,弄得张知木都觉得自己有些无耻。不过又没法说这是清朝诗人写的,反正淡文远也不能回来起诉自己,就无耻一把吧。

    有杨玉琳陪着,很吸引众人眼球,女子骑马本来就少,杨玉琳又一身红装,人在漂亮,这靓丽风景,能不到处惹眼。张知木都觉得很受用。看完风陵晓渡,三人又看了清零云屏。张知木忍不住就又无耻了一把。把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的《潼关》背了一遍

    时平容易度雄关,

    拍马河潼自往还。

    一曲熏黄瓜蔓水,
    第(2/3)页